基于GIS的西北五省铁路网扩张规律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交通支柱作用,对于人口迁移、资源开发、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铁路发展也与沿线地区的人口、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耦合关系。  西北五省历来因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较为落后,成为制约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该地区的铁路路网规模尚小,尤其是高铁的运营线路仅有兰新客专、宝兰客专两条设计速度在250km/h以内的线路,也存在既有线路的设计标准过低,运营效率难以发挥等问题。  在2016年批复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通道,建设一批脱贫攻坚和国土开发铁路,西部的铁路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需要研究区域的人口、经济与路网扩张关系,明确不同阶段的路网规模,科学规划线路工期,达到投资与发展的相互协调。  论文以ArcGIS为平台,结合多年来西北地区的路网扩张及人口、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相互之间关系,研究西北五省的路网来扩张规律,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铁路路网预测模型构建  在研究铁路路网的一般扩张理论基础上,分析多种路网规模测算方法,结合铁路的建设特点选用国土系数法、可达性法作为路网状态评价指标,采用铁路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研究思路,分析其相互作用规律,建立铁路—经济协调耦合度模型。  (2)基于GIS的西北五省铁路路网数据库构建  结合铁路—经济协调耦合度模型的研究需求,顾及铁路线路的分布特点,以铁路沿线历年线路数据、车站站点分布、行政区划数据、人口、经济数据为基础资料,融合DEM以及遥感图像,经过系列的投影变换以及拓扑错误修正,构建包含大量的矢量、栅格数据在内的西北五省铁路路网型数据库。为简化分析,根据现有的铁路站点分布情况,采用聚类的方法,以城市中心代替区域车站中心,实现该模型的可视化表达。  (3)分省及区域路网适应性分析  主要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对各省的人口密度、人均GDP以及铁路网密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度。选用Cobb-Douglas函数以人口密度、人均GDP为变量,建立路网密度计算表达式。采用相关计算表达式,分省分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2020年的路网适应性,并对区域整体的路网适应性进行评价。  (4)以地级市为单元的路网扩张规律分析  以西北五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对1992-2017年铁路建设对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影响进行逐年分析、比较,寻求城市发展规模与路网可达性的对应关系,明确铁路建设规模、时机与城市规划、发展的适应性。基于耦合度的铁路—经济作用模型,分析各地级市的路网-经济协调耦合度,以2017年经济水平为基准点,进行路网需求度预测,对规划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其他文献
传统相控阵雷达受孔径效应和孔径渡越时间的限制,难以在大的扫描角下实现较大的瞬时带宽,将光波导延时线应用于相控阵雷达,便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光波导延时线在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领域对半导体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出现了以GaN和SiC等一些二元、三元半导体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中Ⅲ-Ⅴ族半导体材料GaN具有禁
光子网格是借助光交换与传输智能化体系,融合其他网格资源,为用户提供动态的可管理的分布式存储,分布式传输,分布式处理等网格服务的基础设施,使网格拥有高速、高带宽互联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化,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我国西北地区大部是黄土
经济的发展使得能源需求急速上升,化石燃料被大量使用,这也导致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寻找新型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由
城市道路在城市下垫面中占有较大比例,而沥青路面是城市中最主要的路面结构。沥青路面材料是接近于黑体的灰体,具有很强的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是城市热岛效应最重要的热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