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肌腱胶原的提取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x5813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一种牛肌腱高效提取胶原蛋白的方法并对提取的胶原蛋白的生物学性能进行表征检测。2、观察牛肌腱胶原蛋白和鼠尾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收缩情况。3、研究不同类型胶原蛋白对角质形成细胞粘附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胶原与种子细胞粘附的微观结构。4、利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检测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中胶原合成与分泌情况。方法1、建立了以酸酶联合提取牛肌腱胶原蛋白的方法,并对提取的牛肌腱胶原进行氨基酸含量、热变性温度、红外光谱及其它的一些生物学性能检测。2、新鲜清洁儿童包皮,用酶消化后分离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用我科已建立的方法,分别采用牛肌腱胶原蛋白和鼠尾胶原蛋白构建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观察不同类型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的收缩情况,绘制收缩曲线。3、分别用牛肌腱胶原、鼠尾胶原和标准Ⅳ型胶原包被培养板,接种相同数量的原代角质细胞,在不同时相用活细胞电子计数仪测定未粘附细胞的数量,观察不同类型胶原所未粘附的细胞数量的多少,绘制细胞粘附曲线,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胶原蛋白与细胞的粘附情况。4、用我科已建立的方法,制备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然后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 Photoshop半定量分析制备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中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情况。结果1、以牛肌腱为原料,用醋酸及水果蛋白酶的方法,可以高效率的提取胶原蛋白,经测定提取的胶原蛋白为Ⅰ型胶原蛋白。2、用牛肌腱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其收缩度比相同浓度的鼠尾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其收缩度小(P<0.05)。3、接种1小时以内,Ⅳ型胶原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粘附特性强于牛肌腱胶原和鼠尾胶原,1小时以后,三者粘附差别不明显,牛肌腱胶原和鼠尾胶原亦无明显差异。4、原子力显微镜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胶原及胶原与细胞间粘附的微观结构。5、正常皮肤和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的真皮中都有Ⅰ、Ⅲ胶原,在正常皮肤的真皮中Ⅰ、Ⅲ胶原含量分别是98.51±11.28、33.93±3.90;培养成熟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中Ⅰ、Ⅲ胶原含量分别是91.42±3.82、30.75±2.29,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培养8天、15天、30天,组织内Ⅰ型胶原分别为50.75±4.22、63.57±6.87、91.42±3.82 ,Ⅲ型胶原分别为16.90±1.64、23.65±4.08、30.75±2.29,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酸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率的从牛肌腱中提取胶原蛋白,用提取的牛肌腱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其收缩度比鼠尾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收缩度小,说明用牛肌腱胶原蛋白能显著降低组织工程皮肤的收缩度,证明组织工程皮肤制造选择牛肌腱胶原较好,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2、牛肌腱胶原和鼠尾胶原与Ⅳ型胶原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粘附作用无明显差别,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胶原及胶原与细胞间粘附的微观结构。3、培养成熟的组织工程皮肤与正常人皮肤中胶原含量及分布无明显差异。组织工程皮肤不同的培养时期胶原的含量及种类有明显差异。并且,利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可以观察到组织工程皮肤和正常皮肤中胶原的分布,Ⅰ型胶原呈现红色或橙黄色,Ⅲ型胶原为绿色。
其他文献
科学哲学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本文所论述的经济学方法论就是指科学哲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实证主义哲学作为科学哲学的典型形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证实主义
翻译一直被视为语言间的转换活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翻译研究逐渐转向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在翻译策略方面,异化与归化已经接替直译和意译成
安妮·赖斯是以写吸血鬼小说而成名的当代美国作家。她的代表作是被吸血鬼痴迷者和吸血鬼研究者称为“吸血鬼的圣经”的《吸血鬼编年史》。在《吸血鬼编年史》中,她颠覆了吸
警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具有高危险性和高强度的特点,这决定了警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一般社会成员更加突出。但我国对警察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的系统研究尚十分
生物技术产业在改造传统产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粮食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各国竞相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形成以美国走在世界最前列,欧盟和日本处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分销渠道绩效评价作为信息反馈、优化配置的有力工具,也越来越成为各汽车企业分销渠道管理的关注焦点。本文归纳总结了绩效评价、分销渠道绩效
机器人视觉伺服问题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研究成果不仅能够应用于工业生产,如上料、下料、搬运、喷涂、点焊、精密装配、质量检验等,而且能够促进各项相关学科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其中,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给人们的传播交往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它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为人类
伴随着我国大学校园的快速建设,对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研究也形成了一股热潮,怎样通过研究手段,来适应我国大学校园建设膨胀期这一特殊时代背景,如何在面对这种大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许多城市逐渐掀起了城市再开发的热潮。在城市再开发过程中,催生了许多新的公共功能节点,成为对城市功能运转、职能发挥和城市市民生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