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洱作为当代文坛“晚生代作家”之一,没有因为市场经济环境而改变写作的初衷而趋于欲望化表达,而是自始至终将“难度”作为写作的诫命,被称为当代文坛“最后一个先锋”。对于细节的偏爱和日常生活写作的反传统,成为了李洱作品在当代文坛中占据独特性的重要原因。他以知识分子的视角,以经验的怀疑者、辨析者、揭示者的身份,透视、揭露日常生活的内在秩序。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将知识分子最本质的生活内核的恒常性付诸于笔端,并最大程度地融合了日常生活的诗学。在叙事方面,他用心经营每一篇文本的整体架构,不论是叙事时间结构还是空间结构,都可以在文本表达对象那里得到折射、刺激和呼应,处理复杂的主题和结构,从而表现日常生活这一巨大的陷阱。本文着重从叙事的角度出发,在李洱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之中,发掘文本中的时间布局结构以及在时间逻辑的基础上的空间形式,在发掘“时间性”和“空间性”之中建立起来的叙事的秩序基础上,探究时空叙事结构在当代小说创作、叙事技法、主题以及接受美学中的深刻意蕴。本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主要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时空叙事结构”具体所涵盖内容及李洱小说创作研究综述,以及本论文具体研究思路、结构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李洱小说创作的文化语境”,主要对本文研究对象所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和梳理,即对李洱小说中时空结构产生的文化语境进行思考。主要分为三小节:第一节分析李洱力图创作出“精致”与“深度”并存的小说,与他受西方“现代派”的理论和小说的影响密不可分;第二节主要表现中国文坛“先锋文学”运动对当时正处于大学阶段的李洱所产生的思想和创所观念的冲击,老师格非的学术成就指引李洱的写作趋向于以技巧性的笔法书写日常生活;第三节分析李洱小说中冗杂细节以及时序散漫所产生的原因,与其敏锐的洞察力与感性的思维关系密切。第二章“李洱小说叙事的时间结构:时序的重组与时间的空间化”,主要从叙事的时间结构角度解读李洱小说,在预叙、倒叙、插叙、碎片时间等结构之中,探究这其中的空间化效果。第一部分论述其碎片时间的形式,从小说中冗杂的细节中,探寻日常生活片段性书写、故事性消解的特点,表现对传统故事性写作的颠覆。第二部分主要表现文本中对于线性叙事的拆解,主要表现为被打乱的时序——插叙、倒叙、预叙等形式,这些形式具有折返式的空间化效果;第三部分,探究其部分小说对于时间刻度的模糊化处理的特点,抛却了时间刻度和框架,前言不搭后语、漫无边际的叙述,模糊了事件前因后果,在空间效果上具迷宫化的特征。第三章“李洱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多种空间结构类型割裂时间链条”,指明李洱小说创作中作家架构文本过程中编织、叙述的方法成为了作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构成了多种空间形式结构。第一部分主要表现其作品中“层次切割式”的空间结构,通过对文本中场景形式之间的比较,打破了叙述的时间流;第二部分着重表现“涡卷状”的空间结构,由于作品中叙述者叙述的随意性,“我”对事件的了解与事件的发展过程存在断裂,因此“我”的叙述往往随着断续的时间点接驳成盘旋环绕的“涡卷”结构。第三部分“回环式”结构主要分析将个人以及其他相关的“历史”分解成互有交叉、形成分崩离析的多重版本的文体形式。第四部分主要从其意识流小说之中探寻思绪穿插于现实、梦幻、感官感觉之间的叙事结构,无数个相同、相近、矛盾的意象穿插其中,从而“编织”出叙述的“网状”结构。第四章“修辞、对话与“难度”:叙事结构视域下的多维技法”,在论述李洱小说叙事结构的文化语境、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的基础之上,对其作品技术性层面的探索进行总结和归纳。首先,李洱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所体现的优势,正是赋予了叙事结构以隐喻之义,使这些“形式”与所要表达的主旨自然融为一体;其次,时间、空间形式的多样性折射出李洱乐于探索叙事技巧的“难度”,这不但包括“并置”形式的熟练运用,还包含意识流叙事以及印象主义的写作手法;最后,注重叙事技巧层面的“叙述”,自然为读者的解读构建意义阐释的多维性,使得读者得以在表层的文本中探寻更为深层次的事物的本来面目。第五章“李洱小说时空叙事结构的意蕴拓展”,在前四章的基础上进行意蕴的反思。首先,李洱在现代性情结驱使下的日常生活叙事,是审美现代性的文本体现;其次,叙事结构本身为体现情感的形式,实现时间序列的“陌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李洱小说叙事结构的多种形式探究,不但是对写作“诫命”的坚守,更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异样的真实”。“结语”部分,将叙事结构的搭建归结于作家构思文本时所指向的目的,这其中夹带着修辞的主观意图。时间的技巧性处理,以及空间结构的生成,使得叙述方式所构筑的形式构成了小说发展的主要内容,这其中贯穿的,是作家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所持有的警觉与凝望,作为一名优秀作家,这是保持内在恒定性的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