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模型在收入分配问题中的应用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问题近代各国都高度重视的问题,确定调节分配的法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容忽视的是,近几年我国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收入分配问题,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存在着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个体现象相互脱节等无法克服的缺陷,而新兴的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建模方法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一缺陷。因此,本文尝试用这种新兴方法来研究传统的收入分配问题。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建模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是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与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主体具有适应性,可以与环境及其他个体进行交互,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宏观系统的演变以及进化、多样性的出现、新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等,都是由此而来简而言之,就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这样的特点很好的克服了传统经济研究方法中宏观与微观相互脱离的缺陷。本文继承美国ASPEN模型的思想,根据经济市场中的行为设定了家庭、企业、政府、银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六类主体。建立了经济市场模拟模型。模型中,企业雇佣工人,生产产品,纳税,分红;政府收取税款、发行债券、发放失业救济金;银行雇佣工人、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中央银行接收存款准备金、买/卖债券、发放贷款;家庭被雇佣获得收入,用来进行各种消费,剩余的收入转为储蓄或购买债券;金融市场主体为上述所有交易活动提供场所,它统计各类产品的供求状况并反馈给各个主体,从而各自调整工资、产品价格、债券收益、贷款利率。本文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7个仿真实验,用以分析各因素对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3个结论:一、工资水平并不会对收入分配产生显著影响。机会不均等是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的重要因素。三、政府政策引导对改善收入分配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电信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固网运营商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和生存的危机。按照国际电信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中国电信提出了从传统固网运营商向世界级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电信业的发展趋势及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状况,深刻剖析了中国电信作为固网运营商进行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建立分析模型,综合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量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能够拓展电子商务市场渠道的服务,因此一批中国电子商务中介企业便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地成长壮大而逐渐成为行业里的
在航空公司的日常运营中,航班计划是其运营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航空公司的盈利情况。随着我国航权的进一步开放,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航班计划的制定中考虑到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