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树断陷的构造位置处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自晚侏罗世发育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而最终形成断坳叠置的特征。本论文以地震资料控制全区,以钻井岩心资料为重点,辅以测井、录井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综合沉积学理论和数学地质方法,系统研究了梨树断陷营城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特征及沉积体系特征,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综合地震资料、录井资料及轻、重矿物测试等多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梨树断陷营城组存在三大一小共四个物源区,分别是西北物源区、东部斜坡物源区(怀德凸起、公主岭凸起)、北部斜坡物源区(扬大城子凸起)和盆地西北角的太平沟凸起物源区。这四个物源体系在纵向上存在继承发育的特点,在横向上则表现为多源并存、源间存异、混源沉积的特征。(2)由沉积相标志、测井相标志及地震相标志综合分析,认为梨树断陷营一段沉积时期地形高差大、湖盆水体较深,全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营二段为过渡沉积时期,东部地形进一步变陡而北部斜坡变缓,在湖盆东部发育扇三角洲相,在湖盆北部、西北部发育连片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营三段和营四段沉积时期,湖盆抬升、水体变浅,全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频繁改道,加之湖浪冲刷作用,使得研究区砂体在平面上具有连片发育、混源沉积的特征;在纵向上,营一段到营四段沉积体系具有持续性、继承性和相似性的特征。另外,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母岩特征具有控制作用。(3)在综合梨树断陷营城组沉积时期的沉积背景、物源体系特征和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之上,分别建立了缓坡型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在每个层段的沉积早期,湖盆水进,沉积砂体退积,由下至上砂体变薄且泥质增加,呈现出正粒序特征;沉积后期,湖盆水退,砂体进积,单砂体数量变多,厚度增大,由下至上呈现反粒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