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在对外开放上,我国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并由此所引致的区域外贸失衡。查阅文献发现,现有学者不再只对我国的外贸规模进行研究,同时将视角转移到对贸易方式、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外贸市场的研究,分析的视角也在不断丰富。另外,“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塑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学界也在不断研究该倡议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上带来的机遇及挑战。由于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倡议有较高的契合度,本文将以内陆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第一章为绪论,对建设“一带一路”背景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对外贸易”、“一带一路”、“内陆地区”为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检索,选取相关的文献进行文献综述,从中借鉴经验和方法作为本文的研究根基,并确定论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说明论文的创新之处同时指出本文的不足。第二章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通过明确“一带一路”和内陆地区所涉及的具体范围,以便后文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同时阐述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交易成本、产业内贸易理论基本内容,以此作为论文理论分析的基础。在明确相关概念和有关理论、确定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基础后,第三章开始分析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主要从外贸主体、贸易结构、贸易市场、贸易方式四个方面对当前双方的外贸发展进行研究。第四章对内陆地区与沿线国家外贸发展的支撑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对政府政策的分析,通过分析内陆地区“一带一路”政策环境和贸易合作机制分析政府在促进内陆地区外贸发展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内陆地区金融环境,并研究了金融平台在促进内陆地区外贸发展所起的作用;最后从水路、公路、航空、铁路四个方面分析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外贸运输方式。在上文分析了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对外贸发展情况和贸易支撑的基础上,第五章指出了双方发展对外贸易的瓶颈,并认为内陆地区仍旧存在着自身发展条件的不足,具体表现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上;同时认为“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政局的不确定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以及企业营商环境的不稳定性限制双方的外贸发展。最后,在前文从发展现状、支撑因素、制约瓶颈三个方面研究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基础上,论文的最后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为双方的外贸发展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