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议题在网络新闻中的媒介框架研究——以“新浪新闻”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议题。作为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重要渠道,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体对食品安全议题的报道框架对公众和社会认识、评判食品安全事件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以往关于食品安全议题的媒介分析数目不多并且多以对焦点事件的分析见长,分析视角相对微观。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方法,对2012年5月份新浪网所有食品安全议题的新闻进行内容研究,通过对网络新闻一个月的新闻样本分析,以中观视角刻画食品安全议题在网络新闻框架的构建及呈现。本研究将新闻框架进一步划分为新闻来源、报道主体、报道主题和态度基调等多个量化性统计指标,通过对以上多个指标的交叉分析呈现网络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议题报道时的一般规律,以期在传播理论和传媒实践两个层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刘杲先生是当代中国编辑出版事业中具有贡献卓越的重要人物,作为一名出版人,他既是编辑出版事业的管理人、践行者,也是探究编辑出版理论研究的学者,更是一位致力于文化传播事业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技术是否有效地在民众中散播和应用,成为衡量这种技术社会价值的关键。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学者都注意到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1983年,我国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当时只局限于中央部门。2003年,“非典”疫情直接促使了我国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目前,我国已建立中央、省部级和
期刊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界一个持续不断的辩论主题,从早期对新闻写作的简单规范,到新闻理想的建立,再到对新闻报道过程中上升到职业理念层次上的职业规范,新闻客观性经历了一个从规范到
互联网和新媒体出现与普及不仅带动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同时也为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其中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