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赡养权益保障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e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赡养是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一项重要义务。自1996年精神赡养入法以后,学界对其争议不断,特别是2012年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的颁布,更是引起了学界的轩然大波。学界对精神赡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精神赡养作为道德要求是否应该入法;第二,精神赡养立法的缺陷以及完善建议。大部分对精神赡养的研究都是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少有人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2012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实施五年多了,精神赡养条款到底在司法裁判中是如何运用的?是印证了还是反驳了学界的担忧?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研究。因此,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了裁判文书网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颁布以后所有的精神赡养纠纷判决书,发现司法实践并没有完全印证学界的担忧,亦未完全反驳学界的担忧,而是部分印证、部分反驳。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精神赡养条款作出裁判,但由于条款本身的模糊性,导致裁判的内容比较混乱。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予以完善,但完善的方式并不能照搬学界的建议,而是需要结合司法实践的状况。笔者结合学界的建议和司法实践的状况提出了自己切合实际的建议:明确精神赡养的概念;明确家庭成员的范围;制定精神赡养案件量化的参考因素;精神赡养案件的调解。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有助于丰富对精神赡养的研究,在实践层面上有助于为完善精神赡养立法作参考。本文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是本文问题的提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已经实施五年多了,其司法实践现状如何呢?接着交代了研究该问题的背景以及价值,对学界既有的对精神赡养的研究作综述;然后,是本文的研究设计,交代了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笔者梳理了精神入法的沿革以及学界对于精神赡养入法的争议。笔者将学界对于精神赡养入法的争议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是精神赡养立法中道德与法的争议;第二节是精神赡养立法缺陷的争议;第三节是精神赡养立法完善的争议。第三部分是笔者对精神赡养案件司法实践状况的分析。笔者对目前公布在裁判文书网上的290件精神赡养案件纠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精神赡养案件的一些特征。例如:2014年精神赡养纠纷达到高峰,而后逐年呈平稳波动状态;在290份精神赡养案件中,女性作为原告的占比较多;多子女家庭更容易出现精神赡养纠纷;原告对于家庭成员理解差异较多;大多数原告起诉精神赡养的时候都离不开经济供养的诉讼请求;法官在判决时,73%的案件会同时引用第十八条一、二款;在看望的频率上,更多的法官倾向于使用“月”来计量。第四部分是根据统计出来的290份判决书的数据,对学界争议的再思考。发现司法实践印证了部分的学界的争议,也反驳了部分的学界的争议,还有一部分争议无法用司法实践进行检验。第五部分是笔者提出的立法完善建议。笔者结合理论和司法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明确精神赡养的概念;明确家庭成员的范围;制定精神赡养量化的参考因素;精神赡养案件的调解前置;构建家庭、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保障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水平井开发技术的日趋完善,水平井逐渐作为一种常规的开发方式广泛的应用到各类油藏中,实现了与老油田二次开发、新区高效开发、老区挖潜、难采储量评价、滚动勘探的有机
<正>20084237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素纤维的原纤化和孔隙形态Abu R.M.…;Cellulose,2006,13(4),p.411(英)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纤维的超薄截面、棉和主要纤维素纤维
近,黑龙江队的宋兴宇在全运会短道速滑比赛后,向观众竖起中指的不雅举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因此也受到了停赛停训一年的严厉处罚。的确,宋兴宇在全运会上如此恶劣行为,应该承担责任。但据说看台上有某些观众,凡是对吉林队夺冠有威胁的选手出场,他们都会齐声喝倒彩,每次宋兴宇比赛时也不例外,严重影响了他的比赛状态。说到底,都是地方情结,为了那块金牌的思想在作怪!  “中指门”事件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当前对体育成
<正>党的十六大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侵占罪是侵犯财产罪中的一个新罪名.通过分析人对物持有、支配关系的主观意识,遗忘物和遗失物的区别和行为人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时间,界定了侵占罪与盗窃罪、侵占罪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