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在全国这一大潮的席卷之下,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也和其他省会城市一样面临外来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的现实。外来人口的急剧增长使适龄入学儿童数的数量也开始大幅增加。济南市为适应这一变化,实行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定点入学制度。但是由于地域的变化、文化的差异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在行为和心理的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给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对学校的正常管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作为初中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的一线的教师,针对本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品德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经过严密的思考和分析,提出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思想品德现状的教育对策。除引言外,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笔者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法制观、学习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六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初中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品德状况呈现主流稳定、思想健康、积极进取的趋势,但是初中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思想品德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于国家时事的关心程度一般,对于社会问题的治理缺乏信心;对事物的判断上以自我为中心;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习惯较弱;有典型的薄弱学科等。第二部分是对影响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品德状况的因素分析。针对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思想品德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的深入分析,认为影响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品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德育教育针对性缺乏、社会关注不够等方面。第三部分是提高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品德水平的对策。为了共同为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笔者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中,笔者认为在家庭方面,家长应以身作则,用自己一言一行,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并关注子女的心理问题,注重正确的引导,增强家庭的责任感;在学校方面学校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学校多方面力量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社会方面,社会应构建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使社会各方力量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依靠。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目标一致,相互间密切配合支持,才能最终提高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群体的思想品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