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nian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不同时间缺血预处理后大鼠皮层TEP及其病理学特点。 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做手术操作;单纯缺血组:假手术后2天缺血2h,再灌注1天;单纯预处理组:分别给予8、15、25、35、45min缺血后恢复血流2天;预处理后缺血组:给予8、15、25、35、45min缺血后再灌注2天,再次缺血2h再灌注1天;然后分别检测TEP,取2只脑做HE染色。 TEP的基本波形由两个负向波和一个正向波N1-P-N2组成。分别给予8、15、25、35、45分钟的脑局部缺血,随着时间的延长,大脑皮层TEP的N1、P潜伏期呈递增性延长,N1—P波幅呈递减性下降。8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再缺血后,N1、P潜伏期和N1—P波幅与单纯缺血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15、25、35、45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再缺血后,N1、P潜伏期和N1—P波幅与单纯缺血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HE染色显示8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再缺血后,细胞损伤数日多;而15、25、35、45min脑缺血预处理组,细胞损伤数目少,与单纯缺血组比较,损伤明显减轻。 长达45min的脑缺血预处理虽然对脑造成了一定的损伤,但与单纯缺血组比较,TEP的N1、P潜伏期有明显缩短,N1—P波幅明显升高;HE染色与单纯缺血组比较细胞损伤数目明显减少,说明45min的缺血预处理有脑保护作用。TEP的变化与病理学变化基本一致,是进行脑缺血预处理研究的客观监测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粘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和前炎症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及其在鼻息肉病理机理中的相关性。方
符金冬,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程系君远0931班学生,校数控竞赛集训队的一名成员。作为机电系的学生,他深知技术对就业的重要,所以通过竞赛来学习更多的技术。2011年9月,刚入校两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首次参加无锡市技能大赛,就被选拔参加了江苏省职业院校类数控技能大赛,在中职组加工中心团体比赛中,他和同伴默契配合,凭着精湛的技艺获得一等奖;2012年4月,他入选了省技能集训队,同年6月,他在天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