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诞生于土地,并将长期在土地上生存发展。因此,没有土地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活动的大量增加,使得土地资源生态质量不断下降,已经到了危害人类生存的地步。因此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在我国,山区土地占2/3的国土面积和直接养育着1/5的人口。山区本是重要的生态资源的资源宝库,但目前人们正面临着山区土地生态环境退化和山区贫困化问题的双重挑战。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山区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势必肩负着促使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任务。为此,山区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具有自己特色,客观上要求遵循山区土地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并依靠人工技术调控与科学决策,促进山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持续利用。本文以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市黔江区为例,研究了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对山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及优化模式和布局方案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对黔江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并用灰色线性规划法进行用地结构的优化,用层次分析法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最优方案,并研究黔江区土地资源布局的思路与方法。最后,研究黔江区土地资源结构和布局优化的总体设想,提出优化土地资源结构和布局的对策措施及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建议。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概述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内涵、目标、衡量标准及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最低因子限制定律、土地报酬规律、景观生态学原理)。以此作为研究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山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优化模式研究。在分析山区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限制性因素的前提下,研究了山区土地资源结构的优化模式(灰色线性规划法、层次分析法)及土地资源布局的优化方法。第四部分,实例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概述了研究区的区域概况、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实际出发,对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构建了土地资源结构的优化模型并选取相关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优选方案。第五部分,研究黔江区土地资源优化布局的方式方法,从农用地及建设用地两个方面做了概述。第六部分,黔江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措施。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措施和方法、及制度保障。第七部分,建议及结论。总结全文,并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