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依恋、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性行为是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行为,它对个体性格形成产生影响,对于个体行为社会化的成功与否,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探讨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征,以及移情、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移情对攻击性行为可能产生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三所普通中学,初中和高中总共12个班级的学生,获取有效问卷共计297名,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年级对攻击存在影响,其中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都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而愤怒和敌意则呈现随年级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2.攻击行为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从性别角度看,男生的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言语攻击显著高于男生。   3.男生在移情关注和观点采择能力上要低于女生。分析显示攻击行为者移情关注较低,攻击行为者的观点采择能力较低。   4.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与受依恋影响且有性别差异。与男生相比,父母同伴依恋更能预测女生攻击行为。安全依恋的青少年其攻击性比较低。对母亲及父亲的安全依恋对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负向影响。   5.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抑制攻击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其他因子对攻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教养方式都对攻击行为存在影响,且能显著预测攻击行为。   6.移情在依恋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移情对依恋与攻击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有直接关系,移情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中起到间接的中介作用,即父母教养方式通过移情影响攻击。
其他文献
“鸡尾酒会效应”反映的是人类在嘈杂的听觉环境下依旧可以保持交谈的能力。目前,对“鸡尾酒会”问题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各种知觉线索有效地去信息掩蔽以及对信息掩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方面的情境转换下词语的回忆正确率,试图考察情境转换对定向遗忘的影响。我们从想象情境和学测的物理情境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实验一令学习和测试的
摘 要:现如今,全世界都已经全面进入了科技时代,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都在飞速进步,国内有许多的行业领域都在不断地朝着自动化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建设便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内容。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关于PLC技术的运用研究越来越多,PLC技术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将PLC技术有效运用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当中可以显著提高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
家访,作为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教师家访在学校教育中曾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