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隔震支座抗倾覆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许多数据表明地球可能进入地震活跃期,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受到考验,新型的隔震技术才是未来的发展之路。采用橡胶支座的隔震技术发展成熟,作为新的隔震技术,金属隔震支座处于发达国家研究前沿,发展前景巨大。随着隔震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隔震结构的倾覆是一项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金属隔震结构倾覆性的影响因素诸多,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隔震结构的高宽比。为保证隔震结构不出现倾覆现象,其稳定性充分条件有三:隔震层边缘的金属隔震支座不出现拉应力;隔震层边缘的金属隔震支座最大压应力不超过容许值;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不超过容许值。基于这三条充分条件推导了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金属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既考虑了水平地震作用又考虑了竖向地震作用,结果显示金属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与隔震支座的布置,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抗震设防烈度,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隔震层的阻尼均有关系。由对金属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表达式分析可知金属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主导因素是隔震体系的周期,当隔震层边缘的隔震支座不出现拉应力时,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随着隔震体系的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当隔震层边缘的金属隔震支座最大压应力不超过容许值时,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随着隔震体系的周期的增大而减小;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在临界周期处取得极大值。由于金属隔震结构的最大周期的存在,金属隔震支座的最大容许应力和最大容许位移决定了隔震体系的最大周期,基于临界周期和最大周期的关系,需对金属隔震结构的高宽比修正。一般情况下,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最大周期由金属隔震支座最大容许应力控制,因此,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主要因素是金属隔震支座的最大容许应力。8度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最大周期由金属隔震支座的最大容许水平位移控制,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主要因素是金属隔震支座的最大容许位移。从各种烈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金属隔震结构的高宽比数值上看,由7度到8度,高宽比幅值降低较快,主要原因是高宽比限值的主导因素变了,仅靠自身阻尼,在8度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金属隔震结构的水平位移很大,影响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若施加合适附加阻尼来限制金属隔震结构的水平位移,就可以提高8度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高宽比限值。最后,用SAP2000模拟分析了金属隔震结构的倾覆性,通过描述指标判断金属隔震结构的倾覆临界状态,然后求出此时的高宽比,和理论数据对比,能够基本吻合,论证结论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常温和高温(火灾)下钢-混凝土柱组合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适用于常温下ABAQUS有限元分析的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根据圆钢管混凝土轴压
针对神华新街台格庙矿区采用盾构工法建设煤矿长距离斜井(以下简称为盾构斜井),为研究盾构斜井投入使用后深部煤层采动对斜井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确定盾构斜井保护煤柱的合理宽度,本
长河坝水电站是大渡河上游一座在建大型水电站,坝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危石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坝址区上游右岸大渡河一级支沟——响水沟于2009年7月暴发的大规模泥石流,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采矿、水电站及配套工程建设,该工程区地质环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有增高的趋势。为了确保水电站建设和居民生活安全,对施工区内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危险性进行评价是必要的。本文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
混凝土增效剂CTF(简称CTF)是一种新型的外加剂,能够在保证混凝土品质不降低的基础之上,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本文试验研究了CTF对水泥基净浆性能、砂浆性能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CTF适宜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0.5-0.8%,超过适宜掺量较多时,水泥净浆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均会延长,且早期力学性能发展缓慢。(2)CT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在广大县城和乡镇建筑中应用较普遍,是底部大空间、上部为住宅的建筑首选结构形式。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都江堰市区等高烈度区大量底部框架房屋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了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双单元模型法,在材料的本构关系方面,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别选用4折线的钢材本构关系和考虑
碎石桩复合地基以其良好的工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路堤、桥梁、蓄水池、港口以及低矮民用建筑的加固处理中。当采用碎石桩加固软土时,其承载性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桩侧土体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我国超高层建筑在近十多年得到了高速的增长。超高层建筑属于柔性结构,风致响应会比较大。所以结构的风效应逐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对于快速、准时、大运量公共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大,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轨道交通线网越来越密集,但是,由于早期规划设计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外观要求越来越高。不锈钢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完美的表面装饰性、超强的耐腐蚀性,在建筑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对不锈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