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相对落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已有研究结论表明,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群体数学教育的研究十分必要。数学焦虑、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参与作为预科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概念,截止目前,相关研究稀少,而以其他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中还存在着结论不统一的现状,也未能将数学焦虑、数学参与和数学效能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此,选取少数民族预科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进行研究,是对以往数学焦虑、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在预科生群体中是否适切的检验,同时在原有研究中引入数学参与这一概念,可进一步发展已有研究模型,即具有验证、完善和发展原有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此外,研究预科生数学学习参与、数学焦虑、数学自我效能感对数学成绩的具体影响方式并剖析原因,对于指导预科生数学教学实践而言,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此次研究选取预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数学焦虑、数学自我效能、数学参与和数学成绩的已有研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确立此次研究假设;按照教育心理学问卷编制要求严格编制了预科生数学焦虑问卷、数学自我效能感问卷和数学参与问卷,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较好,测量模型拟合度较好。使用正式问卷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行了测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预科生数学焦虑程度、数学参与情况与数学效能感的情况与普通大学生和初高中生群体存在差异。2)数学焦虑感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数学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学制、文理科和汉语学习年限等人口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两年制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一年制的学生,理科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文科学生,对汉语学习年限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习汉语16-20年的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低于10年以下学生。4)数学参与在不同学制、文理科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两年制学生的数学参与得分明显高于一年制的学生,理科学生的数学参与得分明显高于文科学生。5)预科生数学焦虑、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参与、数学成绩之间两两显著相关。其中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均显著负相关,数学参与、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显著正相关,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参与呈显著正相关。6)预科生数学焦虑、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参与与数学成绩之间是一个多重中介模型,数学焦虑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数学成绩,还可以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参与间接影响数学成绩。将量化研究结论与前人相关研究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访谈研究厘清量化研究中部分存疑之处。最终研究认为,阻断数学焦虑对预科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预科生数学成绩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这些因素对预科学生数学成绩的直接影响;二是对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两个中介因素进行干预,阻断其对数学成绩的间接影响。并提出了如何通过降低预科生数学焦虑,提升数学自我效能感,增加数学参与度去提高预科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