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这一词汇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甚至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词汇,尤其自2013年起,这个词汇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异军突起,表现突出,更是让中国的金融市场转型发展列入了改革日程。随着中国加入WTO,境外的金融机构也纷纷进入中国的市场,并且在网络银行方面提供了先进的服务理念,迫使中国银行业拓展互联网金融的步伐需进一步加快。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网的思维为核心,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方式,这与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截然不同,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国内的各家银行都付诸于努力且均取得一定成果,事实上,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在现在的银行存量业务中早已实现,只是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的差别;是以互联网金融绝对不是仅金融产品互联网化的一种表象揭示,而是真正意义上用互联网思维服务于客户的金融产物。因此,只要分析清楚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核心,以及企业涉及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由此延伸传统商业银行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对策,银行进入互联网市场提供金融服务指日可待。然而,在全民推行“互联网+”,全面推进金融体制大改革,以及互联网企业抢占金融市场的冲击和互联网思维带来机遇的大背景下,本文尝试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以及将会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以及传统银行业所具备的优势等维度出发,选择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乃至江西省分行为主题,在数据佐证和事实提炼的方式对互联网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到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提高其未来金融服务满足率的途径及办法,特别是通过银行的网络金融业务发展,来解决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中遇到的红海瓶颈问题,从而发现新蓝海,找到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因素。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作为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家分行,其自身网络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和强大的客户基础,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应充分发挥原有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基础设施和信用等优势,全面规划网络银行业务,把握互联网的本质规律和商业模式,从客户体验入手,细分客户经营策略,把互联网金融作为原有业务的拓展和补充,完善已有产品线和服务渠道,加快技术创新和服务转型,打造在利率全面市场化大形势下的持久竞争优势。因此,笔者试图以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为主体进行分析,把脉传统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路,进而提升银行的网络金融竞争力,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