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676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与信息全球化时代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职工带薪休假规定的出台,更增加了人们的休闲热情,休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是一座历来懂得休闲的城市。哈尔滨休闲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历史性、时代性等多种特征,休闲空间类型、规模丰富多样。然而,在休闲文化和休闲空间的相互表达和塑造方面却稍显不足。两者和谐共荣对于提升哈尔滨休闲空间的文化品质、塑造城市生态形象、促进人们相互交往、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由此本文选择哈尔滨这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之间的互构性关系。本文采用“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分析哈尔滨休闲文化与其空间载体的互构性关系。首先,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休闲文化这一概念的认知和对其空间载体的概念界定,根据研究目标架构文章的总体构想。其次,通过向哈尔滨多种类型休闲空间内进行活动的人群发放问卷,调查基本休闲活动内容和对于现有休闲空间与文化的感知度和印象,了解大众的休闲生活需求,并发掘哈尔滨休闲文化与休闲空间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再次,针对问题,在吸收借鉴杭州、大连、北京、上海等城市有关休闲空间文化性塑造和休闲资源开发利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的互构性规划对策,以期满足人们对于休闲生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提升哈尔滨市休闲空间品质,为哈尔滨市民和外地游人营造高质量的休闲氛围与环境。在此基础上,塑造哈尔滨休闲文化品牌,提高休闲与旅游业的知名度,促进哈尔滨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指导下,各级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在追求GDP增长上,而忽略了保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和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的城市公共服务建设,造成城
学位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模式的改变,各种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涌现,传统大学校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在发展建设中不断衍生出的问题,呈现出很多缺陷。大学在膨胀,在不断变化,原有校
屋顶被誉为建筑第五立面,是建筑空间围合与建筑形态塑造中极为重要的元素。在城市高强度开发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品质的需求也越发急迫。长期处于闲置废弃的屋顶空
航空港是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巨系统”。航空港设计同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高度复杂性带来的高度专业性,对整体理解航空港设计却造成了的困难。本文尝
边缘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城市的诸多功能。由于它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因此边缘空间既包含着”隔断”,又意味着“连接”。当前,由于边缘空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了
中国当代高校体育建筑的发展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根本动力;受到上世纪末开始的,以新兴大学城的大量建设为标志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的促进;进而为世纪之交的,以北京奥运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城市历史街区在保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机更新已经被认可,但是城市发展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还是有着一定的矛盾。同时,同样作为城市历史的城市街道,对城
对于建筑设计作品的解读通常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或者原则展开。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以其对环境的敏感性和熟练的设计技巧,运用不断重复的语汇强调并解决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
随着这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汽车产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增长,小汽车开始逐渐代替自行车走进千家万户,而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对于停车设
2008年,上海市政府开始大规模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在未来5年内(2008年~2012年),上海将累计新建、配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共2000万平方米,建设量计划达到五年中新开工住房面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