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在改变我国政治、经济生态的同时,社会文化诉求也随之出现转型,与之相应的文学题材和文学类型也不断涌现,“再现社会、回应现实”成就了一批有感染力、有市场价值的小说文本。腐败是过去的三十年中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于是反腐小说在满足时代需要、读者大众化审美需求以及官方意识形态建构需要中产生了。随着反腐小说的影视化改编热潮的兴起,反腐小说的市场价值、政治价值进一步凸显出来,催生出一波又一波的反腐小说创作热,出现了大量的反腐小说文本,引起了包括官员在内的众多读者的喜欢,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现实角度看,反腐小说的关注点在官场腐败这个领域,与官场政治生态密切相关,显示了反腐作家对于腐败治理问题的思考,对于官方认识腐败、治理腐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读者通过阅读反腐小说能够了解官场腐败的状况,充分地认识腐败的危害性,有利于构建全民反腐的体制机制。不论从反腐小说喜人的发展势态,还是从现实意义价值,反腐小说都值得研究者去分析思考。然而,事实上反腐小说的研究没能跟上这种节奏,呈现出明显滞后的格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反腐小说研究成果,但是有创见的成果很少,难以对反腐小说做出一个全面、准确的评判,很多研究领域或空间等待研究者去开发。因此,对反腐小说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论文在充分细读反腐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将反腐小说的分析与法治时代的大背景结合起来,运用文学、法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反腐小说的兴起原因、价值向度、文本结构、人物设置、叙事方法以及反腐小说的意义与限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阐释。从论文的章节安排看,主要包括绪论、结语和四章主体内容。主体部分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反腐小说兴起的原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小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这是多种因素综合发力的结果。具言之,它主要包括知识分子入世情怀、腐败事件频发、读者消费需求、官方意识形态工作策略、大众文化市场繁盛以及反腐小说的快感机制等等因素。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反腐小说写作呈现出风生水起之势。第二章,对反腐小说的价值建构的向度问题进行了分析。反腐小说书写的是敏感的官场腐败现象,必须考虑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同时,在市场经济时代,反腐小说也需要市场效益,这就使得反腐小说作家要带着“政治”与“市场”的镣铐跳舞,努力寻找两者之间最精确的平衡点。正是如此,反腐小说文本中表现出“助力反腐败斗争”、“彰显知识分子立场”、“满足大众文化消费诉求”的三个价值向度。第三章,在充分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采用条分缕析的研究方法,对反腐小说中呈现出来的腐败行为主体的贪腐方式、“转折式”人物设置、腐败发生机理、反腐方法与策略、官场潜规则、反腐定律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分析,实现了对反腐小说文本的全面综合考察。从腐败行为主体的行为表现看,主要有逐利、寻权、贪色、危害公平正义等等,这些违法行为对社会、国家、个人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于腐败的治理,反腐小说作家在文本中常常设置一个或多个拥有巨大权力的“清官”来帮扶反腐英雄,使得反腐斗争出现重大转折,从而实现了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的目的。从反腐英雄的个人品质看,多半表现出勇敢、甘于清贫、忠诚、乐于奉献的英雄品质,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在腐败发生的机理上,反腐小说试图从权力与经济关系、权力异化以及圈子政治等方面去寻找答案。同时,反腐小说对反腐方法也进行了探究,官场腐败利益错综复杂,潜规则流行,使得自查自纠的治理腐败方式失效。此外,反腐小说也呈现出比较常态化的反腐规律,即“力量失衡—弱者反抗—正义必胜”三段式模式。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反腐小说的意义与限度。反腐小说叙述的对象为官场腐败现象,带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寄托了作者对于官场政治生态、腐败治理、反腐策略等方面的思考,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即反腐呼应了时代主题,为国家开展反腐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阅读消费需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反腐小说直陈时弊、揭露官场腐败内幕,也表现出了试图建构官场政治生态的宏大理想,基本上实现了文学自我价值诉求,起到了引人向善的社会作用。当然,反腐小说也呈现出模式化、过分纠缠于“权力”、“人性”,文化反思乏力、“官本位”思想泛滥等缺陷,这是反腐小说家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