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大范围深度推进,为保持制造业的相对优势,德国和美国分别推出了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战略,促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抓住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增长,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航空工业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有必要在国内率先实现智能制造,为其他行业起到示范作用。本文以航空工业FAC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其中推进建设微小惯性元件的智能制造示范线,实现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初步探索,为全面建设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借鉴和经验。本文首先对推行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智能制造系统具有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自动执行的特征,为构建上述特征,首先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数字化模型以及建设数据挖掘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状态感知的自动执行设备,实现整个系统的闭环反馈。同时引入精益6σ理论,用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并评价智能制造效果。根据智能制造基本理论并结合企业当前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搭建了航空工业FAC科研院所智能制造系统的总体架构,并阐述了推进智能制造的具体思路:通过建设“微小惯性器件智能制造示范线”,探索智能制造的实施问题,集中力量突破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技术,最终以点带面,实现整个FAC科研院所的智能制造。本文详细介绍了具体建设中的智能生产管控、工程建模与决策分析、状态感知的自动执行、数据挖掘与优化反馈四个子系统方案,通过信息化平台连接四个子系统,最终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示范线。本文对部分建成的“微小惯性器件智能制造示范线”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从管理角度阐述了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对航空工业FAC科研院所管理水平及管理战略的影响;比较建成示范线前后生产流程能力的提升,得出了推行智能制造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产品合格率低和产能不足问题的结论;最后本文分析了FAC科研院所推行智能制造的风险并提出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