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菊精油微胶囊对熏马肠中产酪胺菌TDC基因表达及产酪胺影响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06110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熏马肠是一种传统的自然发酵马肉香肠,产自新疆,酪胺含量偏高。为提高熏马肠的食品安全性,本试验立足于熏马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相结合从熏马肠样品中初步筛选出两株高产酪胺的希氏肠球菌N47(E.hirae)和杜兰氏肠球菌N54(E.durans),利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探究雪菊精油(CTEO)和雪菊精油微胶囊(CTM)对酪氨酸脱羧途径(TDC)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最后结合HPLC法验证雪菊精油包埋前后对酪胺积累的抑制作用,为加强熏马肠的食用安全和控制提供新思路。(1)熏马肠中含TDC基因的产酪胺优势菌的分离与鉴定利用微生物平板单层培养双层显色法,初步分离熏马肠样品中的产酪胺优势菌株,共获得89株产胺阳性菌。再经由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到75株含有酪氨酸脱羧酶(tyr DC)基因的菌株。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含有tyr DC基因的菌株产酪胺能力进行检测。最终挑选出两株最强的产酪胺菌株,经测序比对结果为希氏肠球菌N47(190.757μg/m L)和杜兰氏肠球菌N54(210.034μg/m L),用于后续试验。(2)雪菊精油和雪菊精油微胶囊对希氏肠球菌N47和杜兰氏肠球菌N54产酪胺的影响研究以高产酪胺的E.hirae N47和E.durans N54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倍稀释法,得出CTEO和CTM对其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测定;利用RT-q PCR分析供试菌在CTM作用下供试菌TDC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利用HPLC技术检测CTM对两株菌产酪胺的影响。结果表明:CTEO和CTM对供试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CTM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5);CTM对E.hirae N47和E.durans N54的MIC分别为0.78 mg/m L和1.56 mg/m L;CTM可以显著抑制TDC基因簇中tyr DC和tyr P基因的表达(P<0.05),从而降低酪胺积累量。当CTM的添加量为MIC时,E.hirae N47和E.durans N54产酪胺量较酪氨酸组分别降低了93.34%和89.43%。综上所述,CTM可以通过抑制E.hirae N47和E.durans N54的数量和降低酪胺合成途径中基因的表达来抑制酪胺的产生。(3)雪菊精油和雪菊精油微胶囊对熏马肠发酵过程中产酪胺菌产酪胺的影响将E.hirae N47和E.durans N54作为接种剂接种于手工制作的熏马肠中,并添加CTEO和CTM,模拟低温自然发酵条件,分别在发酵的第0、2、7、14、21和28天取样,对熏马肠的水分含量、pH、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微生物、酪氨酸脱羧酶基因表达量及酪胺积累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CTEO和CTM能够抑制E.hirae N47和E.durans N54的生长和tyr DC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酪胺的积累(P<0.05)。添加CTEO和CTM可使熏马肠中酪胺含量分别减少65.03%和75.81%。因此,在制作熏马肠过程中加入CTM能够有效减少酪胺的产生,提高新疆熏马肠的食用安全性。
其他文献
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作为一种大型高效植保作业机械,在植保作业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车身质量大、喷杆展幅宽、作业工况复杂,在作业过程中车身振动会造成喷杆振动幅度过大,进而影响喷雾机施药效率和作业质量。为此,本文通过了解国内外自走式喷雾机悬架的研究,并结合高地隙喷雾机的作业特点,提出了气液组合悬架系统的设计方案、建立了喷雾机振动模型、进行了气液组合悬架的仿真及参数优化、田间实车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农作物覆膜种植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因其带有节水抗旱、减轻作物病害等突出优势,极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但覆膜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农户对残膜污染的意识淡薄,当季作物收获后,田间滞留的残膜多被就地焚烧或翻于地下,污染空气且影响作物生长,因此必须进行回收处理。早期田间滞留残膜主要通过人工捡拾的方法进行回收,耗费工时、成本颇高。近年来机械回收地膜快速发展,成为目前主流的回收方式。
新疆棉花普遍采用覆膜种植,导致其在机械化采收过程中容易混入残膜等异纤,造成异性纤维含量超标,严重影响棉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机采棉中残膜的清除是异性纤维清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目前主要采用机械设备将机采棉中混有的各类杂质进行开松,使棉花和杂质的结合度降低,以便于进一步的除杂,但对残膜清除效果有限。为了提高残膜的清除效率,本文以机械采收后的籽棉和残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电分离理论,通过研究籽棉和残膜的荷
目的:为发展节水节肥农业,解决残膜问题,推广降解膜实践应用,保障绿洲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水氮耦合对降解膜覆盖滴灌加工番茄耗水及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根据作物部分指标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对适宜于新疆区域内膜下滴灌应用的可降解地膜进行评价,再基于该区域最适宜降解膜覆盖下的适宜灌水施氮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该区域内适宜降解膜种类的确定和优化滴灌加工番茄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开展大田小区试验
为了配合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文化方面的切实需求,建设特色小镇尤其是代表性颇强的文旅型特色小镇,俨然成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随着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数量的增多,导致财政赤字过大,所以在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型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而PPP项目具有投资体量大、生命周期长、参与主体多、运营复杂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山东胶州的秧歌就可以用这句话来表明。山东胶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地方特色鲜明,是文化的汇集地和发源地。在山东有三大秧歌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分别是鼓子秧歌、海阳秧歌以及胶州秧歌。其中胶州秧歌距今为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舞蹈造型和舞步特点是秧歌中一大特色。胶州秧歌流行于胶州湾、成长于胶州湾畔的是土生土长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其中许多的舞蹈动作都是受生活的启发所演绎出来的,而
特色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特色小镇项目一般投资量较大,建设周期冗长,单凭政府一己之力很难解决小镇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及运营管理能力偏低的问题。因而,在特色小镇的建管运营中引入PPP模式,既可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又可以利用社会资本丰富的管理经验助力小镇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PPP模式已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特色小镇项目,以解决项目资
认知障碍,也称失智,俗称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失能和照料依赖的主要原因。认知障碍通常会给患者带来三方面的挑战:基本生活能力受损、精神行为异常症状以及认知功能的损伤。研究显示,至少有1/3的失能,是由于认知功能障碍而导致。从全球来看,认知障碍照护是养老服务特别是长期照料服务最主要的内容,
期刊
准噶尔盆地南部是新疆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最发达的区域,该地区各行各业正处在大开发、大发展时期,杂草在本区内不断扩散传播,其复杂性、危害性、威胁性日益增加,入侵范围也不断扩大。本区内许多土著植物随着人类活动区的逐渐扩展“被迫”成为杂草,同时外来杂草不断入侵或归化。这些问题都使得杂草治理工作日益复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疆幅员辽阔但人口稀少,管控难度相对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对杂草的基础研究较为匮乏,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通过与Ca2+协同作用,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并响应多种逆境胁迫,其C端调控区的EF-hand基序是使CDPK的激活依赖于Ca2+的关键结构。天山雪莲(Sasussured involucrata Kar.et Kir.)作为具有极强抗逆性的珍贵植物,对其抗逆基因功能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