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以项目收入为导向,以资产信用为基础的创新型的表外融资方式。自上个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资产证券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历程,引发出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 然而,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仍然停留在纸面上,只有零星的、境外融资的个案出现。作为我国一项呼之欲出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改善投融资机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在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资产证券化成功实践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分析、探讨了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障碍,从制度、市场、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做法,以期加速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本土化进程。 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鉴篇: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了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资产证券化运作原理及发展进程,指出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相应市场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需要政府、基础资产的供给者、投资者以及相应的中介机构等通力合作发展,随后总结出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总体思路。第二部分是诊断篇:就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开展的迫切性,以及我国目前存在的现实阻碍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我国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存在引入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工具的现实需求,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支撑、有效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以及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导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至今尚未建立起来。第三部分是应用篇:此篇遵循“求实、创新、扎实”的原则,充分吸收境外证券化运作的精髓,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目前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具有操作性的细化方案和政策建议,即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分步到位的发展策略,以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收费资产和出口贸易应收款等为开端,设立以准政府机构为核心的特设机构,以CMO为首选证券化品种,通过进一步有效培育目标资产和机构投资者,逐步实现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