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麻黄汤对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其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机制,为临床应用麻黄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伤寒论》中麻黄汤的比例(麻黄9,桂枝6,杏仁6,炙甘草3)及煎煮法特点,制备其水煎液,浓缩至生药浓度50mg/ml,真空包装备用。将体外肥大细胞株(RBL-2H3细胞株)复苏、培养为二代活细胞,使细胞密度达到约1×106/ml。将培养的细胞收集后调整其浓度至5×105ells/ml,分成5组,分别加入高、中、低三种浓度的麻黄汤(药物浓度分别为10-1、10-3、10-5mg/ml)培养作为实验组、加地塞米松(药物浓度为10-3mg/ml)培养组为阳性对照组,未加药物组为空白对照组;培养60分钟后用C48/80(浓度为10μg/ml)诱导各组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加入AnnexinⅤ至细胞悬液中,轻轻混匀,室温静置10分钟后,在30分钟内用流式细胞仪完成分析,分别检测各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百分比。对5组分别重复实验6次,取6次结果的平均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简明统计软件2000”(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对各组间结果比较分析,方差齐时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检验水平α=0.05。结果:高浓度组的麻黄汤培养组脱颗粒的百分比为5.5%±0.40%;中浓度组麻黄汤培养组脱颗粒的平均百分比为9.8%±0.57%;低浓度组麻黄汤培养组脱颗粒的平均百分比为17.6%±0.85%;地塞米松培养组脱颗粒的百分比为1.8%±0.09%,未加药物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百分比为27.0%±1.60%。三种不同浓度的的实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浓度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麻黄汤对体外培养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三种不同浓度的麻黄汤培养液中,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愈强,高浓度组(10-1mg/ml)的抑制作用最强,但低于地塞米松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