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的经济工作在新的金融政策的指引下顺利开展,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市场也进一步发展。然而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盈利空间变窄,不比从前。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脱媒现象虽然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早期没有表现出很大的负面性,因此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其发展迅猛出乎意料,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尽管如此,金融脱媒给银行带来的不全是负面影响,商业银行应该勇于接受新形势下的挑战,适时做出改变,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存贷差是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低息吸储较高息放贷,产生了利息差是银行最基本的盈利模式,金融脱媒的发展,会破坏商业银行的这种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能墨守成规,在金融脱媒的条件下,要勇于改变,剔除过时的经营方式,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创造出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以供消费者选择,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作为金融行业的龙头企业,商业银行应该紧跟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做出改变后融入经济发展的大潮,而不应该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否则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被淘汰。本文探讨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首先阐述了国内和国外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然后归纳出本文的理论基础,而后系统描述了金融脱媒在我国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具体的影响银行盈利性的。紧接着用实证检验的方法,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检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造成怎样的影响,这样一来就会增加理论检验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它会给银行发展带来积极效果的重要结论。最后根据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的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总的来说,金融脱媒不能被单纯地视为阻碍银行业发展的洪水猛兽,它更为银行业痛下决心实行真正的转变、提高盈利能力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良机。我国商业银行要转变传统模式,加快改革与创新,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再振银行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