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三种微创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比较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xiax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病例采取三种不同微创治疗方案,分析比较采用EST+LC(Endoscopic Sphincetomy plu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EST/LC)、LC+LTDBDE(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lus Laparoscopic Transductal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经胆总管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以下简称TD)、LC+LTCBDE(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lus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经胆囊管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以下简称TC)三种不同微创治疗方案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结石复发率,分析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参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并且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临床病例,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共15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并且结石完全清除后康复出院。按照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案将患者分组,其中EST/LC组34例,TD组98例,TC组22例。比较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比较患者在院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括术后胆瘘、腹腔出血、胆道感染、腹腔感染、术后胰腺炎、切口疝的发生率。患者出院后,针对出院患者进行严格随访,叮嘱患者出院后至少每3个月门诊或住院复查一次,或每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周期至少2年。客观比较患者预后指标,比较分析患者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有无差异,各组间的性别、年龄、胆管炎、黄疸、ASA评分、胆总管结石多发、胆总管扩张(d>10mm)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ST/LC组手术成功率为97.1%(33例),TD组手术成功率为98.0%(96例),TC组手术成功率为100%(22例),对三个微创治疗组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存在差异,EST/LC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两个手术治疗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TC术后能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p<0.05)。三组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方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EST/LC组治疗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6%(7例),TD组治疗患者为9.2%(9例),TC组治疗患者为9.1%(2例)。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上,EST/LC组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微创治疗组患者(p<0.05),术后胆瘘、腹腔出血、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切口疝三组治疗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结石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前胆管炎和胆总管结石多发(结石数≥2)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三种微创方案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无显著差别,TC方案能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带来较短的住院时间;EST/LC方案能缩短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前胆管炎和胆总管结石多发(结石数≥2)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管理措施对外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外科系统选择实施清洁手术操作的患者6 609例,调查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患者
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既相似,又各具特性。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刻理解和把握建党初期和党在历史转折期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内在差异,为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探讨、分析党内法规对党建标准的指导作用,把党内法规的要求转化为标准化的明确指标,转化为标准化的实施流程,转化为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其有利于党建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修订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风险及安全措施。方法:在预防接种的流程中寻找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安全措施可减少预防接种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