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创作模式,逐渐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纪录片以精良的制作以及深刻的人文精神,博得观众及业界的好评。本文主要采用年鉴学派的理论,对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以及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展开论述。第一章介绍年鉴学派相关理论及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所用理论,对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及其发展历程做简单论述,对二者相同之处作简要分析。年鉴学派打破了传统史学对“精英历史”的观照,提倡从长时段、整体性来研究历史的发展进程。它认为史学研究应当“以人为本”,主张研究的内容应该回归生活世界。这一思想对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章首先介绍我国纪录片目前所面临的生存环境,进而结合年鉴学派具体理论,围绕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所体现出的年鉴学派特点展开论述和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纪录片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创作者往往将文本的故事性与真实性融为一体,故事化讲述逐渐成为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之一。相对于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追求“精英历史”的记录,2000年以来,受年鉴学派影响的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则力求把握“整体的历史”,将民间史、社会史等传统史观所忽略的历史纳入创作范围。第三章着重于对年鉴学派给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这一类型的纪录片逐步消解了影像的特权。年鉴学派这种“自下而上”的历史观,使得纪录片作品在追求历史真实的前提下,通过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双重书写以加强作品的故事性与可看性,丰富了文化表述与文化内涵,集体记忆得到进一步强化,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结语对年鉴学派视阈下的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