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主要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传播知识和文化,与教师队伍、实验室共同构成高校发展的三大支柱,在高校学科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过程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要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培育创新人才和推进成果转化。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更为巨大,并将发生显著的变革。但是目前高校对图书馆的发展重视程度较低,仅有部分高校对图书馆的发展较为重视,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程度和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图书情报理论、系统科学等理论为基础,做了以下研究:第一:在已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图书馆发展和学科建设两个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促进学科建设的要素构成和反馈机制,建立了高校图书馆促进学科建设的概念模型,以此反映高校图书馆和学科建设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图书馆和学科建设两个维度的指标体系。第二,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与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利用1994-2016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率。首先基于现有CRITIC赋权法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两点改进:一是采用差异系数代替标准差;二是采用复相关系数表达“一对多”情形下的相关性。通过对CRITIC赋权法的优化,克服了计算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使得指标之间更具有可比性。其次,对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处理,进而计算出图书馆建设发展指数、实验室建设发展指数、教师队伍发展指数和学科建设发展指数,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通过分析贡献率测算方法的优缺点,选取较为成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高校图书馆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率。首先,由于采取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所选用的数据均为一阶差分下的平稳序列,进而对所选取的四个发展指数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图书馆建设发展指数、教师队伍发展指数、实验室建设发展指数和学科建设发展指数这四个指标中有两个存在协整关系。其次,根据已有的C-D生产函数构建高校图书馆建设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率测算模型,并计算其贡献率。同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显著性和回归残差三种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拟合优度较好,不存在自相关序列,因此模型估计的结果是合理的,可用于下一步的研究中。然后,通过计算教师队伍、图书馆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四个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得出三个指标对高校学科建设的贡献率并预测1994-2021年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实验室建设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率最大,而教师队伍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率最低。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三条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供高校相关部门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