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消炎痛型胃溃疡中医寒热证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和相应寒热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部分作用机理及其方证相应规律,以及寒热模型间的微观差异性。方法采用寒(冰水+0.3mol/L氢氧化钠)、热(辣椒+60﹪乙醇)因素与消炎痛腹腔注射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大鼠胃溃疡病证结合的寒、热证模型,再选用寒热不同性质的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其进行交叉治疗,并检测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SOD、MDA、VEGF、bFGF、IL-8、TNF-α、HGE2、TXB2、NT、GAS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各造模因素可不同程度的通过增加IL-8和TNF-α的表达、提高Gas含量、加速TXB2的释放,升高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减少PGE2的合成和释放,抑制NT的分泌,加速对胃黏膜的破坏,促进溃疡的形成,并可代偿性的提高VEGF、bFGF含量,以促进机体修复胃黏膜损伤。2、热性方剂理中丸对寒性模型、寒性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模型都产生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体现了有选择性的证治效应。推测其可能是通过提高大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刺激胃黏膜,提高对VEGF、bFGF的释放,抑制炎性因子IL-8、TNF-α产生,降低Gas、TXB2合成,抑制Gas分泌,提高NT和PGE2的释放,来修复受损的胃黏膜。3、各造模因素在增加IL-8、TNF-α表达和升高MDA、Gas含量的程度方面,以热性模型组更为显著;而在增加TXB2释放的程度方面,则以寒性模型组更为显著。结论在“方证相应”理论指导下,通过“以方测证”的方法,验证了本实验所采用的“病证结合”的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模型复制成功,并探讨了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形成的部分机制及寒热模型间的部分微观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