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引玉”——通感在公共艺术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鲨鱼的视界没有颜色,毛毛虫只能分辨光明和黑暗,牧羊犬有着特别的“蓝色狂想曲”视界,蜘蛛的眼睛能360度察知形态,深海盲鱼的眼睛因接触不到光线而退化成“无眼鱼”看得见与看不见,辨得清与分不清,皆源于自然的造化。而作为地球上的高级动物——人,我们的视觉功能不仅仅再是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更深层次的联系着我们的情感、联通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与心理活动。通感——正是以不同感官间的沟通、交流联络着人的思想与心理。  本文以公共艺术为平台,以通感的基础理论为线索,从“通感”与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入手,将“通感”引入到公共艺术中,初步分析了通感理论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而论述了通感在公共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与运用。在通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分析现代公共艺术作品,汲取优秀公共艺术作品“营养元素”的同时,得出了运用通感理论提高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新思路。  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从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进行论述。第二章对通感的解读,主要从通感的概念、产生原理、类型与特征等方面入手,把通感作为一种生理与心理的现象和艺术表现的手法来研究,便于立体综合的认知通感,并强调通感理论在艺术创作与欣赏活动中独特性与审美性。第三章立足于公共艺术的基本理论,分析公共艺术创作与社会接受间的矛盾,提出运用通感理念来调和这对矛盾,为引出新的理论基础做出铺垫。第四章阐述了通感理论对公共艺术发展的影响,探讨了通感理论对公共艺术设计的指导意义,将通感理论运用于公共艺术创作与社会受众体验的分析上,落脚于最终的价值体现上。第五章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通感在公共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与运用——即“通感化”的公共艺术,具体通过两个层面来体现:“五觉”领域的“通感化”表现和精神领域——高层次的“通感化”表现。最后提出了结论及展望。
其他文献
4月27日,雨后初霁。位于台州机场路一侧的飞跃科技创业园人潮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者、洽谈入园意向者络绎不绝。他们穿行在30多幢全部钢结构的现代化高大厂房间,仿佛置
阿尔寨石窟,又称“百眼窑”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的一座开凿于当地红色砂质岩山上的石窟寺。这座坐落于草原深处的石窟是一座集寺庙、摩崖石刻、壁画、回鹘
新疆舞蹈服饰是新疆民族服饰中的特殊服饰门类,近年来对新疆维吾尔族刀郎舞蹈服饰的相关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较为深入的阶段,主要集中在民俗学领域和舞蹈学领域,但就其本身的艺术
郭北平在当代中国油画界的独特性在于他的艺术中的整体观。他从不拘泥于一个局部的形似,也不以对某一局部的精细刻画为能事,而注重对画面整体气氛的把握,只要是整体造型表达
期刊
艺术8成立于2009年4月,由法国罗斯查尔德男爵家族及爱马仕等机构资助,法国前总理、上议院副议长拉法兰和中国前驻法大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了准确预测开采后塌陷区水体的淹没范围,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地表下沉预计,综合利用AutoCAD和Surfer绘图软件实现了沉陷前后矿区地形图的变更,对地表水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