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带、裙带菜及铜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褐藻,开展这三种海藻的基础繁育生物学研究,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繁育特征和生殖规律,可以指导我们建立开发和利用它们的技术方法,这对于解决育种产业中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实验室及养殖海域条件下,开展了海带、裙带菜精子寿命、裙带菜雌雄同体配子体生活史及铜藻受精卵低温保存等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观察统计了海带、裙带菜卵子的排放规律,并首次采用统计受精率的方法对海带、裙带菜精子寿命进行了测量。得到裙带菜精子在18℃黑暗条件下仅能存活1小时,而海带精子在12℃黑暗条件下能存活12小时以上的结论。随后结合生产化养殖模式,以SSR分子标记为手段证实了海带夏苗生产化工艺中的确存在精子污染、品种混杂的现象。依据研究结果,在育苗企业实践了单独的海带亲本维护系统,从而在技术和工艺层面上解决了大生产过程中品种混杂的问题。2)通过对裙带菜雄配子体的单独培养,发现了雌雄同体现象的存在,并对这一雌雄同体配子体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三个裙带菜养殖品系中,总共统计得出43%的配子体出现了雌雄同体现象,说明了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针对这一配子体,我们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它的自交孢子体,并在海区中培育至性成熟采集了游孢子,游孢子萌发之后除了15-20%的配子体形成雌雄同体结构外,其他全部发育成雄配子体。而且,采用与雌性相关联的微卫星标记对雌雄同体配子体、自交孢子体、以及自交孢子体释放的游孢子发育得到的子代配子体进行检测,发现它们全部缺失与雌性相关联的条带。同时,利用现有的20对裙带菜微卫星引物对三者进行检测,得到的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完全一致。根据孤雌生殖全部释放雌性游孢子的特点,再结合自交孢子体全部释放雄性游孢子,提出了雌雄游孢子杂交育苗这一新的技术手段,并成功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了生产实践中。3)采用实验生物学的方法,探讨了铜藻生殖托上自然脱落的受精卵经过4℃的短期保存,受精卵的成活及后期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4℃低温条件下培养6小时和20小时的受精卵与相同时间15℃适温条件下培养的受精卵,死亡率无明显差别。受精卵经过最长20小时的低温保存后恢复到适温条件下培养,与一直培养在适温条件下的受精卵相比,后期幼苗的形成和附着力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为跨地域运输铜藻受精卵,实现铜藻的异地育苗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