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不仅给市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节约了城市土地,而且使轨道交通沿线的房地产价值升高及商业高速发展。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而使沿线土地增值的部分被土地开发商无偿占用,政府还需要负担高额的财政补贴,乘客还要负担相对较高的车票。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因为轨道交通增值的部分通过某种形式进行还原,如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这样既可以减轻轨道交通的经营负担和政府的财政补贴负担,还可以减轻乘客的车票负担,从而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的土地增值效益,并探讨土地增值效益的还原模式。首先,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地租理论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属性,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正外部效应。且通过资产价值理论和日本香港的案例得出,土地增值是城市轨道交通最大的正外部效益。其次,通过实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价值、周边居住房地产价值、周边办公地产价值、商业房地产价值和周边物业开发的影响,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大大提高了沿线土地的价值,而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地越好,沿线土地增值的幅度就越大。再次,通过介绍激励相容机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和土地增值效益返还模式,得出联合开发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土地和轨道交通,充分发挥土地和轨道交通的资源优势,实现轨道交通、土地开发商和政府大家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综合开发案例,总结出适合重庆市联合开发的经验。最后,论文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土地开发强度优化模型,并实证分析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以冉家坝站点为例,为了满足不同规划目标的需要,用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强度模型进行优化,且调整不同类型的物业开发容积率,并提出各种开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