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期ARDS患者补充外源性白蛋白对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水平的影响,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早期输注外源性白蛋白治疗急性期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期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和对照组(C),T组患者于ARDS诊断后第1天给予人血白蛋白20mg/d静脉输注,连续3天,除此外其他治疗方案与C组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B、CRP和HMGB-1水平,并于ARDS发病第3d做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留取灌洗液(BALF)标本,ELISA法检测灌洗液中ALB、CRP和HMGB-1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T),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和28天死亡率。结果T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比C组(30.37±2.29vs28.01±2.19)明显升高,CRP和HMGB-1水平降低(TCRP=149.15±30.96vsCCRP=86.00±25.41;THMGB1= 51.46±30.96 vs THMGB1=45.38±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T组(P<0.05)。血清ALB水平与灌洗液中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01(P<0.05),血清HMGB-1与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的相关性最高r=0.900。T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T=0.368±0.299;ΔRR=2.650±2.058;ΔPaO2/FiO2=13.205±2.279),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C组明显缩短(164.32±19.72,183.03±16.74,P<0.05),2组患者平均ICU住院天数和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ARDS患者给予外源性白蛋白的输注,可以有效维持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炎症标志蛋白CRP和HMGB-1水平。高水平血清白蛋白能遏制蛋白从肺毛细血管漏出。外源性白蛋白的输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低蛋白血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虽不能改变患者的最终结局,但为ARDS患者进一步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