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并发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归纳总结出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在急性脑梗死各个证型间的分布规律,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的临床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住院病历资料观察性研究的调查统计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于入院时明确中医辨证分型后,将其归为观察组。之后接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西医治疗,均不给予抑郁方面的中西医药物治疗。在发病15日后进行并发抑郁障碍的症状诊断和量表诊断,评定是否并发有抑郁障碍。将符合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统计分析组。所有的资料均用SPP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标准。最后予以统计学分析及结果呈报与解释。研究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后得出:(1)风痰阻络证与痰热内闭证、痰热腑实证与痰热内闭证、气虚血瘀证与痰蒙清窍证、痰蒙清窍证与痰热内闭证在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上有差别,但还不能认为其它证型间在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上有差别。(2)痰蒙清窍证的发病率高于气虚血瘀证及痰热内闭证,风痰阻络证与痰热腑实证的发病率均高于痰热内闭证。综合分析后可认为:痰蒙清窍证、风痰阻络证与痰热腑实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后期并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与其它证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痰”是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的关键致病因素,其单独致病或夹风夹热致病是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较为重要的中医发病机制。因此,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初期,如果遇到与“痰”相关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其在疾病后期并发抑郁障碍的风险,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促进机体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