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典型退耕林植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演变与分异特征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草)生态造林工程实施对陕北黄土丘陵区脆弱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退耕后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互作效应及分异特征引发的物质与能量流动是生态恢复过程的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时空替代方法,选取恢复年限为17、27、42年的刺槐林(RP),恢复年限为27、42年的柠条林(CK),恢复年限为42年荒草地(AF),共六个植被恢复样地,并以邻近不施肥坡耕地(FL)为对照,研究退耕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恢复年限及二者交互作用下土壤养分、植物碳氮磷及其计量比值、土壤酶活性、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丰度等因子变化和分异特征,探究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值对植物碳氮磷及其计量比、土壤细菌丰度、土壤酶活性变化响应情况。研究结果对深入认知退耕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土壤养分库的分异特征和交互作用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为深刻揭示陕北典型流域人工林恢复功能、效应和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退耕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陕北退耕林地,与耕地相比,0~30cm剖面深度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显著增加;在0~10cm、10~20cm、20~30cm土层中,土壤全量养分含量表现为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同种植被不同恢复年限间整体表现为随恢复年限增加而增加;相同恢复年限间有机碳、全氮、氮磷比、碳磷比表现为柠条最高,刺槐次之,草地最低;10~20cm、20~30cm土层SOC、TN、TP含量变化波动相对较小,0~10cm土层中SOC、TN、TP含量差异更显著(P<0.05);(2)退耕林地土壤微生物特性变化特征土壤酶活性整体变化趋势为各植被类型高于耕地。除刺槐17a林地外,各植被类型不同恢复年限均显著(P<0.05)高于耕地酶活性,四种酶中蔗糖酶活性不同土层间差异最显著;不同土层间整体变化趋势为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相同恢复年限间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酶活性,表现为草地最低,柠条略高,刺槐最高;0~10cm土层酶活性与10~20cm、20~30cm土层间差异均显著,10~20cm与20~30cm土层间各种酶活性差异显著性较弱;各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细菌丰度最高的门、纲、目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以及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各植被类型细菌β多样性与耕地存在明显差异,α多样性变化规律不明显。植被恢复过程,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进而调节土壤碳循环;(3)退耕林地植物养分变化特征不同植被类型叶片、林下草本、枯落物的碳(C)、氮(N)、磷(P)含量整体间差异不显著;同一植被类型中C、N、P含量总趋势表现为叶片高于林下草本,林下草本高于枯落物;林下草本碳氮比值(C/N)比值最高,枯落物次之,叶片最低;枯落物氮磷比值(N/P)比值高于叶片,叶片高于林下草本;碳磷比值(C/P)比值变化趋势与氮磷比值(N/P)比值相同,初步判定退耕林生长受磷素限制,林下草本生长受氮素限制。植被恢复起对植物养分平衡起调节作用;(4)退耕林地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效应各变量集与土壤养分及其计量特征均表现为0~10cm土层互作效应最明显;恢复年限、海拔高度、坡向、以及坡度等样地环境因子与全量养分含量整体呈正相关;植物养分及其计量特征土壤养分及其计量特征变异解释率中,相对其他指标,三层土壤中枯落物N/P与土壤养分及其计量特征变异解释率最高;土壤酶活性中脲酶与蔗糖酶两种酶活性对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的影响最大;浮霉菌门、酸杆菌纲、iii1-15对0~10cm土层土壤养分及其计量特征相关性最强。综上所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得到提高;缓解植被生长过程磷素与氮素的限制;同时改善细菌群落结构与丰度,调节土壤碳循环,植物-土壤碳氮磷养分库间互作效应显著。
其他文献
海洋测绘作为我国现代测绘科学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测绘对象是海洋水体及海底地形等等。以往在海洋测绘工作中,都是以声波、无线电等技术进行定位,而GPS技术是现代海洋测绘中
运动道德判断是运动员实施运动道德行为前的重要心理过程,对运动员的运动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运动道德判断测量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影响因素以及运动道
以竹炭磺酸催化一步合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采用一步醚化、一锅煮法合成。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压强约为15 Kpa,n(糖):n(醇)=1:5,w(竹炭磺酸)=0.8%,反应温度115~125℃,反应时间5
产业竞争力问题是近年来倍受学术界、企业界以及各国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纽带,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是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根本所在
随着电子封装互连焊点的尺寸越来越小,焊点内的空洞缺陷逐渐成为影响封装可靠性的关键问题之一引起广泛关注。本课题针对SnAgCu焊点的空洞现象进行探索,研究了焊点空洞产生的
烷基糖苷是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文章综述了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及发展,重点讨论了一步法工艺和两步法工艺,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并对两种
<正>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创新平台是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鼓舞员工奋发进取,为员工搭建实现自身价值
为了满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基因型鉴定、基因克隆、测序的需要,本研究借用棉签等具吸附功能的材料代替移液器,依次直接在2种DNA提取液中操作,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环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