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AML的发病基础一般认为是由多因素诱导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途径发生改变的结果。作为C/EBP(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C/EBP)家族成员之一的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是髓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C/EBPα在AML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最新公布的WHO白血病分类标准强调在初诊评估时就应对AML患者骨髓样本进行C/EBPα突变以及与之预后相关的FLT3和NPM1基因突变分析。C/EBPα已成为AML重要的预后参考指标之一,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其功能的破坏、丧失常与AML的发生有关,恢复C/EBPα表达可以作为诱导分化治疗手段。研究表明,AML患者C/EBPα基因突变主要为N-端移码突变和C-端bZIP区域结构性突变,这种突变的存在对提高患者的EFS、OS和RD具有重要意义。有基因突变与低复发率和高存活率密切相关,C/EBPα突变检测的准确性对于AML患者治疗与预后的风险分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检测AML患者中C/EBPα基因突变情况;比较PCR直接测序法和多重PCR片段法在C/EBPα基因突变检测中的性能;分析C/EBPα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观察突变患者和非突变患者接收诱导缓解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60例AML患者骨髓样本和1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样本。而后用多重PCR片段分析法再次检测C/EBPα突变AML患者的骨髓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C/EBPα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Chi-square检验分析患者CR率;用Kaplan-Meier进行患者生存分析,分析患者的RD和OS;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突变患者和非突变患者的RD和OS之间差异。结果:①PCR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表明,60例AML患者中的C/EBPα突变患者8例(发生率13.3%),包括双等位基因突变5例(发生率62.5%),单基因突变患者3例(发生率37.5%),其中仅有1例出现N-端移码突变;②多重PCR片段分析法分析检测8例C/EBPα突变AML患者骨髓样本,与PCR直接测序法相比,1例患者未检测到N-端移码突变,准确度为93%;③有无C/EBPα突变与AML患者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和血小板计数无关,但突变患者的血红蛋白数要高于非突变患者;④本研究尚未发现CD7和C/EBPα-WT之间的负相关关系,AML患者中C/EBPα-CD7+和C/EBPα+CD7-并不是交替出现,无统计学意义(P=0.926),60例患者中除了C/EBPα-CD7+和C/EBPα+CD7-类型的患者还有其它类型的患者,但C/EBPα突变患者中尚未检测到CD7+表达;⑤C/EBPα基因突变患者的CR、OS和RD较非突变患者要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69、0.130和0.510);⑥C/EBPα+CD7-患者的CR率(87.5%)和RD(9.25,95% CI:7.78-10.72)要明显高于C/EBPα-CD7+的CR率(25%)和RD(5.188, 95% CI:3.325-7.0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和0.008)。结论:①本研究表明AML患者C/EBPα基因突变发生率约13.3%,其中双等位基因发生率为62.5%;②尽管PCR直接测序是一种准确度高的C/EBPα突变检测方法,但综合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和多重PCR片段分析法是未来临床应用的一个趋势;③C/EBPα突变的AML患者与非突变患者在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不大;④本研究中C/EBPα突变患者和非突变患者的CR率、OS和RD上差异不大,需要进一步观察;⑤C/EBPα+CD7-可作为AML临床预后良好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