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生物除磷系统污泥膨胀控制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n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A/O生物除磷工艺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 实验前期,A/O除磷工艺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后来更换了水源,以化粪池污水作为原水,原水水质发生了变化,水中氨氮的含量明显增加、碳氮比降低,硫离子的含量升高,系统的运行效果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出水的水质变差。同时污泥的沉降性能开始变差,污泥一直存在轻度的丝状菌膨胀现象,并且经常发生严重的丝状菌膨胀现象,严重阻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鉴于此现象的发生,本文对A/O生物除磷工艺的污泥膨胀做了较详尽的研究。先后采取了改变污泥负荷、溶解氧的浓度和降低硫离子的浓度等措施,最终使A/O生物除磷工艺的丝状菌膨胀现象得到了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得到了有效恢复。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1)A/O除磷工艺以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时,系统对TP、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TP的浓度基本都在1.0mg/L以下,最低浓度为0.5mg/L,TP的去除率在85%以上,最高去除率达到94.64%;出水COD的浓度在45mg/L左右,最低值为30mg/L,COD的去除率在80%以上,最高去除率达到90.5%。同时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SVI在100mL/g左右波动。 (2)更换水源、以化粪池污水为原水时,系统对COD仍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的浓度低于50mg/L,最低值为33mg/L,COD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85%以上。但是系统对TP的去除率有所降低,出水总磷的浓度难以达到1.0mg/L以下,基本在1.0mg/L~2.0mg/L之间,去除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同时污泥一直存在轻度的丝状菌膨胀现象,并且经常发生严重的丝状菌膨胀现象。 (3)A/O除磷工艺在高污泥负荷条件下运行时,容易发生严重的丝状菌膨胀现象,这是由于COD在厌氧区降解后仍有较高的剩余量进入好氧区,导致聚磷菌等菌胶团细菌在和丝状菌的竞争中优势变弱造成的;在低污泥负荷条件下运行时,仍然存在轻度的丝状菌膨胀现象,这一现象是由于原水中硫化物含量过高导致丝状硫细菌增殖引起的。
其他文献
现代结构正在向大跨、轻质以及低阻尼方向发展,结构的风敏感性日益突出。目前,高层、高耸和桥梁结构的抗风设计理论框架基本形成;而大跨度屋盖结构由于具有多荷载形态、多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重型厂房、港口建设的增多,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由于其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单位承载力造价低,应用也在快速普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跨度网壳结构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已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网壳结构越来越容易遭受冲击作用,冲击荷载作用时间短、峰值大,可能导致剧烈的损害以及
盾构法是一种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与明挖法和暗挖法相比,它具有自身稳定性好,对地面影响较小等特点。该方法已成为我国城市地铁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在软土地层中,由施工引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严峻的挑战。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的交通向多维发展,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城市立体化开发使得城市岩土环境
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对混凝土本构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各种混凝土本构模型不断出现,但这些模型各有优缺点。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力学行为十分复杂,例如非线性的多轴
地下工程具有结构复杂性、赋存环境复杂性和工程利用复杂性,本论文旨在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地质现象和工程现象的综合表达,并对三维地质建模并结合相关工程实例进
单层网壳结构以其自重轻、刚度大、造型丰富等特点,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对单层网壳的造型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解析曲面与自由曲面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可
国内对于机库结构的抗震研究多侧重于研究机库结构自身抵抗地震作用的性能。将消能减震措施运用于飞机库结构的工程实例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到,研究工作也较少。本课题以国内
居住功能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交通技术的推动下,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迁入城市居住。大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