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全国两会上“一校一球一操”模式被提出后,啦啦操运动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啦啦操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团队意识是团队成员为了啦啦操队的利益与目标联结起来相互协作的共识,是促进团队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大学生啦啦操队内开展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啦啦操人才,而基本的知识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刻的团队意识都是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啦啦操队团队意识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的交叉视角出发,通过对专家访谈,并结合实践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制定出《大学生啦啦操队团队意识培养途径》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逻辑分析,概括出大学生啦啦操队团队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存在问题。并尝试从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问题的出处,并提出大学生啦啦操队团队意识的具体培养途径。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啦啦操队队员表示对团队意识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虽团队意识的普及率很高,但普及深度较为却欠缺。2、入队经验为0~2年的大学生啦啦操队队员“非常强烈”的归属感比例逐渐上升,在1~2年阶段到达峰值。队员的团队归属感会随着入队经验的而上升,且与入队年限成正比。3、队员的团队认同感在入队经验0~2年阶段为上升期,但队员们逐渐开始出现自我发展的意识,无法平衡团队发展与个人发展,入队经验为2~3年及3年以上阶段为下降期。4、入队经历越丰富,参与的实践越多,队员的荣誉感也就越强。其中涨幅最明显的阶段是在入队经验在0~3年间。5、大学生啦啦操队团队意识现状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合作竞争、交流沟通、自我发展四个方面。现状特征表现为概念普及,深度欠缺;归属感随入队经验上升;认同感因强调自我发展而缺失;荣誉感因实践而上升。结合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大学大学生啦啦操队团队意识培养理念为以尊重差异个性发展为前提;以树立明确目标为导向;以创建及时良好的沟通为基础。培养原则为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个性适应,互帮互进原则;兴趣导先原则。2、大学生啦啦操队团队意识可以通过加强理论灌输;运用团队文化;增强内部沟通与外界交流;创建“合作+互助+学习+竞争”的训练模式;加强实践活动;适当有效的激励等具体途径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