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授予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她是迄今为止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莫里森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歌般的语言,描写了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的屈辱和压抑的心态,同时也表现了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作为个体独立存在价值的探索。她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黑白两种文化冲突中的黑人以及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表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探索了黑人自我和黑人心灵,尤其是黑人女性如何在夹缝中发现自我,掌握命运的主题。 《秀拉》通过对历史背景、作品主题、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分析,试解读莫里森笔下渴望自由平等、敢做敢为的觉醒了的黑人新女性形象。本文以小说出版时的妇女运动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美国黑人妇女运动出现的新特点和介绍莫里森的作品。 第二章论述了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环境的特质。而在此环境中的妇女则处在“底部”的最底部。爱莲娜是黑人种族思想的代表人物。这是由于黑人长期以来遭受种族歧视的结果,这种价值的错位和迷失,只会使个体处于孤立状态,失去身份乃至真正的生存意义。虽然,皮斯家的母亲们也显示出一些独立的表现,但是在男权系统中却是允许存在的。秀拉的祖母伊娃出自黑人的大母亲原形。伊娃不但有了“自己的房间”,她还颇有“创造力”。她是矛盾的结合体,既残忍又充满慈爱。伊娃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精神和性格,无视权威,挑战命运,是敢于自作主张的女人。秀拉的母亲汉娜追求的却是性自由。在社区群众的眼里汉娜是不正经的女人,但大家却容忍其存在,因为她让男人得到满足的同时,更使男人们有种权威感。 第三章论述了具有反叛精神的秀拉寻求自我的历程及其个性的局限性。秀拉和奈尔在少女时期在强烈的追寻自我的愿望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如此,奈尔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归属于家庭、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的生活模式而与秀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