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朝聘礼赠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聘礼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贵族社会重要的邦交礼仪。朝聘礼的礼仪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称之为礼赠。礼赠包括礼物互赠时的仪节与互赠的“礼币”以及礼物背后的“赠意”。朝聘礼赠在礼制的规范下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内涵。随着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与礼制的发展演变,礼赠也随之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西周时期的朝聘礼赠在天命观与德治思想的影响下,加之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礼制规范,礼赠多具有“表意”性,是一种观念上的“意义”性互赠。西周时期的礼赠表现为等级性与对等性并存的双重特性,同时具有“重礼轻财”与敬让之意。春秋时期,礼赠相较西周在内容与形式上发生了嬗变。在礼仪规制上发生了轻礼仪、重献物的转变;在霸政体系之下,礼赠主体由周王室向诸侯霸主转移,分别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功利性特征。促使这一嬗变的原因与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塌陷、权力结构变化等所带来的政治动荡及礼制的变革有很大的关系,但更离不开春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春秋时期较西周发生了“轻天命,重人事”、“轻礼仪,重礼政”、“轻等级,重功利”的思想转变,等级尊卑的礼赠秩序也因诸侯争霸之利而遭破坏,致使春秋朝聘礼赠中周旋揖让之仪与“礼尚往来”之意被功利往来所取代。至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彻底崩溃与君权的扩张,明尊卑、序上下的朝聘礼制逐渐被废弃,新的朝聘制度形成。礼赠也随之逐渐脱离礼制规范,“礼”的成分渐失,被利益往来所掩盖。同时,礼赠的嬗变在邦交利益、战争征伐、个人谋私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效用。各诸侯国在朝聘往来中视邦交利益而为,行之以“利”;在战争交伐中视国之实力与形势而为,行之以“实”;在私交往来中贿赂横行,行之以“私”春秋朝聘礼赠的嬗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春秋社会的时代特点。它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上承西周朝聘礼赠的礼仪特点,下启战国时期遣使外交中纵横往来的利益之赠。它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礼制变更与人们思想观念演进的一个缩影。
其他文献
<正>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说文解字》云:眩,目无常主也;晕,日月气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平衡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种异常的旋转运动感觉,并常伴有平衡功能
阐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优势,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现代教学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量避免"满堂言"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平衡发展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依据"在做中学在学中
城市逢雨即涝、雨后即旱这对矛盾体已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协调好城市与水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城市雨洪管理的主流。海绵城市正是在这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文章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应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学科,解题是其重要环节,不仅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也是实现其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途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解题呢?大量研究告诉我们:单纯的
一、农机安全性能检测站的特性1.检测技术规范化国家标准主管部门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农机工业水平和检测技术,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农机安全性能检验类别、检测项目、检测方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廉政文化校园建设问题,着重提出了实施环境强廉、宣教强廉、制度强廉、主体强廉、立体强廉五项工程的系统构想,以及围绕实施工程高标准建设廉政文化校园的途径
摘 要: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数学思想的一种,建模思想也有其独特的一面。那么,关于数学建模,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了解多少?又运用了多少呢?在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设计的教案参加完县里优课评比后,笔者的思考彻底打开了:还有很多教师不知道模型思想,更没有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建模进行教学。作为一线教师这是值得深思的。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思想;教学活动  一、上下求索:寻觅适合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