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聘礼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贵族社会重要的邦交礼仪。朝聘礼的礼仪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称之为礼赠。礼赠包括礼物互赠时的仪节与互赠的“礼币”以及礼物背后的“赠意”。朝聘礼赠在礼制的规范下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内涵。随着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与礼制的发展演变,礼赠也随之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西周时期的朝聘礼赠在天命观与德治思想的影响下,加之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礼制规范,礼赠多具有“表意”性,是一种观念上的“意义”性互赠。西周时期的礼赠表现为等级性与对等性并存的双重特性,同时具有“重礼轻财”与敬让之意。春秋时期,礼赠相较西周在内容与形式上发生了嬗变。在礼仪规制上发生了轻礼仪、重献物的转变;在霸政体系之下,礼赠主体由周王室向诸侯霸主转移,分别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功利性特征。促使这一嬗变的原因与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塌陷、权力结构变化等所带来的政治动荡及礼制的变革有很大的关系,但更离不开春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春秋时期较西周发生了“轻天命,重人事”、“轻礼仪,重礼政”、“轻等级,重功利”的思想转变,等级尊卑的礼赠秩序也因诸侯争霸之利而遭破坏,致使春秋朝聘礼赠中周旋揖让之仪与“礼尚往来”之意被功利往来所取代。至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彻底崩溃与君权的扩张,明尊卑、序上下的朝聘礼制逐渐被废弃,新的朝聘制度形成。礼赠也随之逐渐脱离礼制规范,“礼”的成分渐失,被利益往来所掩盖。同时,礼赠的嬗变在邦交利益、战争征伐、个人谋私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效用。各诸侯国在朝聘往来中视邦交利益而为,行之以“利”;在战争交伐中视国之实力与形势而为,行之以“实”;在私交往来中贿赂横行,行之以“私”春秋朝聘礼赠的嬗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春秋社会的时代特点。它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上承西周朝聘礼赠的礼仪特点,下启战国时期遣使外交中纵横往来的利益之赠。它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礼制变更与人们思想观念演进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