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健康管理的移动应用程序,探讨其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中的效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新型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成立多学科专家团队,通过检索和分析冠心病健康管理相关研究文献,参考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整合收集健康教育手册等内容,与软件开发团队合作,基于Java web开发语言,以Spring,Spring MVC,Hibernate作为框架技术,构建名为“心活力”的移动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预实验阶段选取2017年03月至2017年09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64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在患者出院前,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对照组使用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出院指导,干预组安装心活力APP。在出院3,6个月后干预组通过APP端填写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测量患者健康管理水平以及出院6个月后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测量生活质量水平,对照组同样时间点通过微信发送量表填写。两组在干预后组内冠心病健康管理水平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生活质量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在不同节点的健康管理水平变化趋势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并对干预组的15名患者通过电话访谈,了解患者的使用行为及使用感受,及反馈意见,探讨心活力APP的可用性。结果1.构建心活力APP主要功能及内容包括:健康百科、知心知己、心脏康复、支架助手、我的服务5个模块,其中我的服务中包括用药提醒、图片管理、专家门诊信息等。功能涉及健康教育、服务提醒、动态记录、视频教育、随访管理等方面。2.干预性研究共纳入64名患者,最终完成整项研究的患者为51人,流失13人。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人口学及疾病学特征以及基线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在干预前均较低,得分分别为65.50±13.14分和71.96±14.65分。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在不同时段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作用随分组的不同而不同(P<0.05)。4.出院6个月后两组自我管理水平均高于基线水平,得分分别为89.71±19.89分和105.59±9.43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水平比较,干预组在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情绪管理的三个维度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在除情绪管理的另外两个维度上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与出院后6个月的组内比较中,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分分别为98.82±11.58分、89.71±19.89分,干预6个月后的得分较3个月时候降低;而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分别为100.50±8.87分和105.59±9.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干预后两组在生活质量水平的比较中,在心绞痛稳定状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组15例患者,使用过程中,有1例在使用期间出现故障。9例患者每天使用≥1次,3例患者2d-4d使用1次,3例患者5d-7d使用1次;5例患者每次使用时间≤10min,9例患者每次使用11~30min;1例患者每次使用>30min;常用模块依次为:健康百科、心脏康复、知心知己、图片管理、服药提醒、专家门诊信息、支架助手。患者对心活力APP的整体使用感受良好,获得了有益体验也指出了软件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结论心活力APP利用移动技术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能够帮助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获得疾病相关信息以及疾病健康管理的科学指导,动态了解自身状态,为医院进行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