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林场是我国特有的基层林业单位,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生态安全和森林资源储备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实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禁伐限伐以来,绝大多数国有林场陷入经济危困,从而已经或者正在影响国有林场有效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影响我国生态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关于国有林场的改革政策,目前又纷纷积极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但改革效果甚微,国有林场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来源困境,林场职工工资缺口依然存在,林场和林场职工的生存生产水平依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如何盘活国有林场运营、提高林场职工生活水平,从而保证我国生态建设顺利进行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不断探讨的话题。本文首先以汉中市域内所有国有林场发展变迁为例系统地概述了我中小型公益性国有林场改革历程及其现状,并以相关林业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从林场职工工资水平变化的角度评价了国有林场事业化改革的经济效果,然后探索在目前的国有林场事业化改革背景下林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基于样本林场数据和价值工程理论探讨样本林场——国有金池院林场的职工岗位设置模式,并对其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做具体分析。以金池院林场岗位要求为依据,能力匹配为标准,对比分析技能岗位设置模式下的岗位配置与事业单位职务设置模式下的职务配置,得出技能岗位设置模式下的岗位配置比事业单位职务设置模式下的职务配置更具有稳定性,即其人员调动幅度和调度成本将更小,所以采用“基于传统林业技能要求的林场岗位设置方式”作为实现林场职工优化配置的改进对象。基于以上结论,进而利用价值工程理论细分对象的分析方法,对工勤技能岗三级岗位上的每个在岗职工个体做功能价值分析,以此结论构建国有金池院林场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从而为其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科学理论支撑的有效方案。基于对国有金池院林场自然条件、产业发展现状、经济结构、职工工资福利变化等基本情况的描述,进一步分析金池院林场现有的岗位设置情况,并对金池园林场核定的岗位设置与实际岗位设置做差异分析,反映金池院林场现有的岗位设置明显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我国政府对国有林场建设投资较少,需要从成本控制角度解决林场及林场职工危困问题的实际背景出发,首先证明了国有林场存在人员冗余,具有很大的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和分流的空间和必要性,然后基于具体实例做了一个科学而全面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体系,这为我国国有林场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