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趋同与中部崛起:基于FDI视角的实证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趋同理论框架下考察了中国地区差距问题,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并试图提出缩小地区差距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是被普遍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变化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轨迹。地区间差距已经取代地区内差距成为影响地区差距变化的主导因素。在东部繁荣和西部开发的现实背景下,通过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凸显了“中部塌陷”问题。 在对趋同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各省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对中国地区经济趋同假说进行检验。目的在于考察落后地区能否赶超发达地区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省经济之间不存在绝对趋同趋势,这意味着各省间初始人均产出的差异不足以解释其后的增长率差异;地区间经济呈现出一种俱乐部趋同,形成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两个趋同俱乐部。条件趋同假说得到了经验研究的支持,在控制了初始人力资本存量、FDI流入以及区位因素后,各省经济显示出增长率的趋同。这一结果说明,FDI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分布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FDI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FDI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FDI的大量涌入不仅能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和外汇不足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外溢效应对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产生长期的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本部分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的综述。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FDI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FDI对中部经济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随后建立了一个用FDI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FDI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外溢效应提高了当地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对FDI与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之间关系的考察也支持上述结论。最后,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能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区域信息化和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四化”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四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同样高度重视四化问题,2014年4月17日召开的全省新型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