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管理在中国,由前两年的概念研究进入到大规模应用的前期。企业如何实现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利润是本研究的研究核心。 企业的知识基础为知识原子,本研究从业务流程和价值链的角度对知识原子进行了分类,总结了知识原子的属性,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原子,探讨其生命周期的差异;并为生命周期的优化和重塑给出了方法。企业知识利润转换的载体是企业业务流程,本研究给出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业务流程,提出了知识流程图的概念,指出了知识原子在不同业务流程上的分布密度和稳度均存在差异,比较了同一流程和不同流程上知识原子的相互作用。企业知识利润转换的实现为知识效能,本研究从价值链/流程的优化、关键业绩指标的角度研究知识效能的发挥,并对知识效能提出了四种管理方式。 企业知识场是企业知识转换为利润的不断优化的系统状态,本研究分析了知识场的特征,提出了IKPCK模型阐述了企业知识场运作,研究了知识场对知识原子的作用,从系统学角度研究了企业知识场的组成,从知识经纪角度,分析了知识经纪人在企业知识场中的功能角色,并对企业知识场的运行效率进行全面的评价。 本研究整理了30种影响企业知识场运作的可控因素,通过调研和因子分析,得出“战略”、“信息化”、“员工"、“组织与高层认知”这四个主要因子,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企业知识场运作的可控因素量化模型。比较了4种不同赢利模式企业(规模、客户、产品、知识)的企业知识场运行的可控因素的差异,同时还比较了不同赢利模式企业的可控因素量化模型的差异,为不同赢利模式企业提供了企业知识场运行的不同管理建议。 最后,从案例角度研究了知识模式的代表企业:AMT GROUP。分析了该企业的赢利模式、企业知识场和AMT对员工/知识的管理措施,为知识模式的企业提供的可参考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