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1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乳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xiao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EGR1对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以及EGR1对乳腺癌远处转移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EGR1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生存的相关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EGR1的基础表达量,选择低表达EGR1的细胞系构建过表达EGR1的稳转细胞株。体外实验研究过表达EGR1对乳腺癌迁移、侵袭能力和EMT表型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乳腺癌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MT相关分子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EGR1对EMT的调控中NFκB/p65信号通路的作用。通过Jaspar网站预测,发现EGR1与CD47分子启动子区域存在结合位点,通过Ch IP实验,检测EGR1与CD47启动子区域之间的结合关系,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GR1对CD47的调控以及CD47对乳腺癌EMT表型的影响。将肿瘤细胞分别与THP1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共培养,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EGR1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分子化合物双硫仑对乳腺癌中EGR1的调控作用。在体内研究中,我们利用阴性对照组和EGR1稳定高表达组MDA-MB-231细胞构建了乳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和尾静脉转移模型用来观察EGR1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在乳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观察两组小鼠瘤体的体积大小,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EGR1、CD47和EMT、NFκB通路相关分子变化;在尾静脉转移模型中,比较两组小鼠肺转移和肝转移情况。【结果】通过对TCGA和GEO数据库的分析发现:EG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且EGR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显著相关,EGR1高表达组患者生存要明显优于EGR1低表达组患者。q RT-PCR实验检测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SKBR3、T47D、MDA-MB-231和BT549中EGR1的基础表达量,结果显示EGR1在MCF10A中明显高表达,而在MCF-7、SKBR3、T47D、MDA-MB-231和BT549中表达较低。我们选择低表达EGR1的MDA-MB-231和BT549细胞系构建了稳定高表达EGR1的细胞株。Transwell实验显示EGR1过表达减弱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GR1过表达上调了上皮标志E-cadherin,下调了间质标志Ncadherin和Vimentin,逆转了EMT表型。进一步检测NFκB/p65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发现EGR1可以下调NFκB/p65信号通路。EGR1可以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剂TNFα对p65核转位的促进作用并抑制NFκB活化诱导的EMT表型。EGR1可以下调免疫检查点CD47的表达,并且敲低CD47的表达逆转EMT表型。生信分析发现EGR1与CD47分子启动子区域可能存在结合,Ch IP-q PCR实验证实EGR1与CD47启动子区域存在结合,EGR1在转录水平调节CD47的表达。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流式结果显示EGR1过表达促进了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此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小分子化合物双硫仑在体外可以明显上调EGR1的表达。乳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EGR1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过表达EGR1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下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并下调p65、CD47及Ki67等。尾静脉转移模型的体内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GR1高表达组明显降低了乳腺癌肺转移、肝转移率。【结论】EGR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良好预后生存相关。在乳腺癌中EGR1可以抑制肿瘤细胞EMT进程进而抑制乳腺癌的远处转移:EGR1可以通过抑制NFκB/p65通路途径和直接转录抑制CD47分子途径,从而抑制乳腺癌EMT。此外,EGR1在免疫微环境中具有调控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潜力。小分子化合物双硫仑可能通过上调乳腺癌细胞中EGR1的表达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为双硫仑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增敏靶向MUS81在胃癌中抗肿瘤作用的分子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中胃癌患者数据,对比MUS81高表达及低表达患者差异基因,并收集本中心胃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验证。使用慢病毒敲低胃癌细胞系中MUS81表达,通过MTT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探索靶向MUS81联合MK1775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随后通过细胞流式实验分析靶向MUS81联合MK1775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凋亡的影响,
学位
第一部分:KAT2A在阿比特龙耐药的CRPC细胞中高表达且与前列腺癌不良预后相关实验目的:探究KAT2A在CRPC阿比特龙耐药模型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前列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实验方法:浓度梯度渐增法在体外诱导建立C4-2的阿比特龙耐药细胞模型(C4-2-Abi R)。CCK-8法测定耐药细胞株C4-2-Abi R和亲本细胞株(C4-2-P)的阿比特龙IC50,并计算耐药指数(RI)。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耐
学位
【目的】筛选出免疫刺激性最强的肿瘤细胞分泌物(cell-derived secretions,CDS),即次氯酸(HOCl)处理肿瘤细胞得到的HOCl-CDS,并将其装载入负载蜂毒肽的水凝胶中构建HOCl-CDS水凝胶,在体内外研究HOCl-CDS水凝胶的特性、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激活效应。【方法】一、构建HOCl-CDS水凝胶并表征其特性1.筛选HOCl-CDS:用次氯酸、顺铂、放疗、光动力疗法和乏
学位
<正>北京城建集团是以城建工程、城建地产、城建设计、城建园林、城建置业、城建资本为六大产业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从前期投资规划至后期服务经营,拥有上下游联动的完整产业链。北京城建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ENR全球及国际工程大承包商"之一且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北京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期刊
第四次技术革命来临,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已成为职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力。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基础上,从模式变革、秩序衍生、逻辑旨归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的内蕴逻辑,分析革新驱动差异、教育秩序冲击和智能职教伦理风险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条途径:构建开放发展格局、丰富教学实践形态、完善技术伦理规制。
期刊
第一部分 提高DNA探针区分度【目的】核酸酶非特异性切割活性严重影响了DNA探针检测性能,通过定性和定量地解决辅助酶/探针检测系统中核酸酶非特异性切割活性的问题,并创建新型的引导链(Guiding)辅助酶/探针检测系统,从而提高DNA探针的区分度,为实现低丰度基因突变检测提供新方法。【方法】通过分析核酸内切酶IV(Endo IV)、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和lambda核酸外切酶的结合
学位
高等职业教育迈入智能时代,公安职业院校需要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找到适合自身教学模式发展的路径。通过对人工智能赋能高等职业教学的现状、变化及困扰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时空利用、强化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游戏化教学、充分利用虚拟教研室等虚拟资源、注重高级心智培养的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公安职业教学模式的进路。
期刊
目的: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肺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原发性肺癌的85%,对于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早期和局部晚期NSCLC患者,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肺癌5年生存率仅19%,放疗抵抗是导致肺癌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鉴定肺癌放疗抵抗的分子靶标,进而开发潜在的肺癌放疗增敏剂具有重
学位
目的:极光激酶A(AURKA,Aurora A)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其激酶抑制剂也显示出初步的临床效果。然而,AURK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抵抗中的复杂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拟探讨AURKA对NSCLC放射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以人正常肺上皮细胞HBE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PC9,HCC827,H292,H460为研究对象。1
学位
目的:意识的形成基础与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全身麻醉可以使意识可逆性消失,提示全身麻醉与意识可能拥有共同的机制。研究表明,意识与麻醉的作用基础可能是某种核自旋为1/2的粒子。氢核自旋为1/2,且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推测意识产生和维持的基础是氢。氢元素同位素丰富,其中氕、氘、氘的核自旋分别为1/2、1和1/2,本研究拟通过氕、氘、氚这三种不同氢同位素来探究氢核自旋与七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