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诺沙星是医药及水产养殖业广泛使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我国地表水中残留量较多的抗生素种类之一,对水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有关该类抗生素对水体中微藻及微生物的毒性,以及后者对其去除作用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以绿藻门的胶网藻(Dictyosphaerium sp.,FACHB-1902)、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FACHB-1471)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FWA02010),以及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CFWA01001)、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CFWA01023)和卵孢金孢藻(Chrysosporum ovalisporum,CFWA01009)六种淡水微藻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在不同浓度恩诺沙星的暴露条件下,微藻的生长、光合作用活力和胞外多糖的响应变化及其对不同浓度恩诺沙星的去除效率,在此基础上筛选对恩诺沙星去除能力较强的微藻,提取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通过添加不同比例或浓度,来探究EPS在微藻-微生物去除水体恩诺沙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旨在:(1)为理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水体初级生产者的生态毒性提供新资料;(2)同时也为水体抗生素残留的生态去除和淡水微藻的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添加不同浓度恩诺沙星的各处理组中,三种绿藻的生物量和光合色素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三种蓝藻则相反,并且与对照组(无抗生素)相比,恩诺沙星对六种微藻的生长及色素积累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另外,恩诺沙星可刺激微藻释放EPS,几种微藻的水溶性多糖(RPS)和胞外胶鞘多糖(CPS)含量普遍随恩诺沙星浓度升高而增加。第12 d时,添加胶网藻的各处理组对5~100 mg·L-1恩诺沙星去除率分别为对照组(无藻组)的3.21、3.01、2.69和2.83倍,与对照组(无藻)相比,六种微藻对不同浓度恩诺沙星的去除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综合比较六种微藻对恩诺沙星的去除率较高的三种微藻分别为胶网藻、四尾栅藻和卵孢金孢藻。(2)通过添加不同比例胶网藻EPS提取液至胶网藻、四尾栅藻和卵孢金孢藻中进行实验,探究25 mg·L-1恩诺沙星暴露条件下,微藻EPS在微藻生长及恩诺沙星去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微藻EPS的添加可促进三种微藻生物量的增加,同时对胶网藻和四尾栅藻的细胞色素积累及光合作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对于卵孢金孢藻具有抑制作用。额外添加胶网藻EPS可抑制微藻合成与释放RPS和CPS,EPS的添加量越高,三种微藻的RPS、CPS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越低,表明其受胁迫程度被缓解;三种微藻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对于25 mg·L-1恩诺沙星的去除作用能力表现为胶网藻>卵孢金孢藻>四尾栅藻,与对照组相比而言,添加EPS对于微藻去除恩诺沙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3)采取上海海洋大学校园明湖水样,经预处理后,按不同比例向其中添加胶网藻和细长聚球藻的EPS,培养水体微生物,进行EPS在微生物去除恩诺沙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培养周期内,培养液的p H值逐渐升高,且微藻EPS添加比例越高,其培养液的p H值越高,但各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组。各组的水溶性糖含量在8 d内处于较低水平,8 d后迅速升高。分析比较各组微生物相对丰度发现,实验周期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发生了改变,第0 d时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弗兰克氏菌目(Frankial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聚球藻目(Synechococcales)等占优势,主要为孢鱼菌科(Sporichthyaceae)、Burkholderuaceae、Gemmataceae和Cyanobiaceae等,而第16 d时β-变形菌目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疣微菌目(Verrucomicrobiales)和Microtrichales也占较大比例,主要为疣微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Burkholderuaceae、Ilumatobacteraaceae和Reyranellaceae等。添加5 mg·L-1恩诺沙星和微藻EPS促进了微生物α多样性(香农威尔指数)的升高,PCo A分析其β多样性结果也表明恩诺沙星和微藻EPS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微藻EPS可直接促进恩诺沙星的去除,也可通过影响微生物优势菌群的改变而增加恩诺沙星的去除,蓝藻EPS作用效果比绿藻更明显,去除率最高达到了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