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审美形态的交互关系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与审美形态的交互关系是这里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先验论、本质论长期困扰着美学研究,这使得美学研究常常脱离现实的审美活动。审美在根本上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一个先验问题。美在审美实践中生成和发展。主体是审美实践的发起者,审美形态是审美实践的文化成果。它们在审美实践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深入分析两者的交互关系及其生成机制和在审美文化中的作用,我们不仅可以更透彻地理解美的生成与发展,理解美学这门学科,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的主体性以及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审美文化状况。主体与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实践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推动着彼此的发展与演变,也带动着审美实践与审美文化的发展与演变。通过对这两者交互关系的深入分析,美学研究中关于主体的问题、美的问题都会以一个新的面貌呈现出来。主体与审美形态是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变量要素。透过这两者的交互关系,我们既可以理解人的主体意识在审美实践中对审美形态生成的创造性作用,同时也可以深入理解审美形态作为文明的符号表征系统对人的主体性的强大的建构作用。它们既是文明进程的表现,也是文明发展演变的推动力。两者的交互发展,保证了文明共同体中主体之间具有相通审美价值观念与审美实践,推动文明共同体认可的审美文化的形成,进而保证了文明在审美的维度上的持续性存在。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对大米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粮食需求大国,随着科学进步,我国的大米储藏技术也在实践中慢慢发展。要改良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