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道德提升感作为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心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道德提升感是个体在听到或看到美德行为后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会使个体产生独特的生理与情感反应,并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倾向产生影响,增加个体亲近他人和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欲望。道德提升感在作用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也受到道德认知与道德认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认知、情感与特质等综合性的角度探讨道德提升感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是可以从更为生态的角度厘清道德提升感的作用,二是为道德教育提供必要的抓手。探讨道德提升感作用的前提是先澄清道德提升感的结构。所以我们在结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两项研究。研究一探讨道德提升感的结构。根据相关文献,并且通过访谈分析与理论思考,构建了道德提升感的结构,并据此编制了针对大学生的道德提升感量表。通过样本一(n=283)和样本二(n=220)检验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使用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量表检验其效标效度。研究二重点探讨道德提升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具体作用。结合以往的研究系统提出了道德提升感的作用模型,即道德判断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受到道德提升感的中介作用与道德特质的调节作用,并用样本三(n=328)分析并构建了道德提升感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道德提升感具有稳定的心理结构。(1)道德提升感的心理结构具体分为情感及其流露、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行为倾向四个因子。(2)自编的大学生道德提升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四个因子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93之间,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57-0.72之间,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在0.76~0.91之间。被试道德提升感的得分与大五人格中宜人性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第二,道德提升感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具有调节效应的中介模型。(1)道德提升感、道德判断与道德认同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道德提升感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符合具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模型。具体而言,道德提升感中介道德判断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而道德认同调节道德提升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该研究结果表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特质因素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道德认知对亲社会行为起到驱动作用,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道德判断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及增加学生对正确道德价值的认同,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