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道德提升感:结构及其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en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道德提升感作为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心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道德提升感是个体在听到或看到美德行为后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会使个体产生独特的生理与情感反应,并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倾向产生影响,增加个体亲近他人和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欲望。道德提升感在作用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也受到道德认知与道德认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认知、情感与特质等综合性的角度探讨道德提升感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是可以从更为生态的角度厘清道德提升感的作用,二是为道德教育提供必要的抓手。探讨道德提升感作用的前提是先澄清道德提升感的结构。所以我们在结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两项研究。研究一探讨道德提升感的结构。根据相关文献,并且通过访谈分析与理论思考,构建了道德提升感的结构,并据此编制了针对大学生的道德提升感量表。通过样本一(n=283)和样本二(n=220)检验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使用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量表检验其效标效度。研究二重点探讨道德提升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具体作用。结合以往的研究系统提出了道德提升感的作用模型,即道德判断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受到道德提升感的中介作用与道德特质的调节作用,并用样本三(n=328)分析并构建了道德提升感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道德提升感具有稳定的心理结构。(1)道德提升感的心理结构具体分为情感及其流露、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行为倾向四个因子。(2)自编的大学生道德提升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四个因子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93之间,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57-0.72之间,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在0.76~0.91之间。被试道德提升感的得分与大五人格中宜人性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第二,道德提升感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具有调节效应的中介模型。(1)道德提升感、道德判断与道德认同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道德提升感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符合具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模型。具体而言,道德提升感中介道德判断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而道德认同调节道德提升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该研究结果表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特质因素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道德认知对亲社会行为起到驱动作用,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道德判断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及增加学生对正确道德价值的认同,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他文献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与学术期刊的责任”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22日~23日在杭州召开。来自
本文采用Talmy的词化理论以及语义成分分析的方法,着重讨论了英汉“击打”类动词的概念意义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与此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就这一语义领域,英汉“击打”类动词
司法作为国家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在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既是司法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其所应承担的一
第一部分:重庆市主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及临床特点,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儿童哮喘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整群随机
研究目的:观察电针同一腧穴对心和胃两个不同脏腑调节效应的方向和量,明确这种针刺效应与腧穴部位、机体状态的关系,并探析自主神经在此效应中功能,为临床合理选穴提供实验依
随着我国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由于整体素质不高且缺乏必要的工作
目的:观察复方白鲜皮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血热风盛型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临床疗效,探讨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血热风盛型慢性单纯性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种举措,也是地方政府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基于CHIP数据,实证考察地方竞争对居民幸福感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双重效应。研究发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坛最重要的自由体诗人之一,也是诗歌艺术道路经历最为复杂的诗人之一。作为“七月诗派”的中坚,艾青在三十年代末的国统区达到了诗歌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向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是二十世纪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还在十九世纪末就提出并有创见地解释了直到二十世纪才开始在语言学界引起注意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库尔德内1845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