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于长期固化的“城乡二元格局”,我国乡村的规划进展相对迟缓,乡村建设也由于欠缺科学指导及法规支撑而显现出失序现象。为改变这一局面,自2005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的制定多种以乡村建设治理为焦点的政策举措,十七届三中全会愈加将其规划建设工作引向新的高度。继而,最新实施的《城乡规划法》确立了乡村规划的法定地位,为其提供了制度基础与技术保证。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乡村规划实践快速推进,演化出村庄布点规划、风貌整治规划、特色集镇规划等多种类型。“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国家提出的,针对我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顶层设计,为保障其顺利推动扶贫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应运而生,涉及财政、产业、科技、民生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势必会对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未来的规划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但国内对政策系统与乡村规划的互动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精准扶贫政策系统与滇西地区乡村的互动关系,深入了解该政策系统将会对乡村规划建设产生何种影响。全文采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归纳总结”的路径,重点研究四个方面内容:(1)梳理政策影响及乡村规划建设方面已有研究成果,发掘当前研究不足及本文研究切入点;(2)借鉴公共政策科学的基础理论,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其对乡村规划的驱动作用;(3)分析滇西地区乡村现状,从精准扶贫政策视角认知该地区乡村的发展问题与规划问题;(4)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归纳总结精准扶贫政策系统驱动下的滇西地区乡村规划策略。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精准扶贫政策系统对滇西地区乡村规划建设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若要提高乡村规划针对性与实践性,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政策系统形成耦合互动。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从政策视角出发的乡村规划编制实施研究思路,希望能为其他地区乡村规划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