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部分地区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弱毒株的培育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包括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临床上以败血症和肠炎最为常见。本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它不仅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禽产品进入食物链,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部分鸡场中都是通过采用抗菌药物来防治此病的。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造成了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甚至还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如此使得防治该病变得极其困难。近些年,国外许多国家已经使用疫苗对禽类进行免疫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试验对四川省7个地区26个鸡场中的108份病料进行了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并对其流行株进行了弱毒株培育、弱毒疫苗制备等研究,旨在为该地区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采用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来自26个养鸡场的108份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PCR检测、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108份病料中鉴定出了28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25.9%,其中有9株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19株菌符合鸡伤寒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多数分离菌血清型为02,09,09,12型;28株鸡沙门氏菌均为致病菌,且仅对阿米卡星、新霉素、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产生耐药性。选取来自9个鸡场的10株鸡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对其毒力和免疫原性进行检测,筛选出1株免疫原性好且毒力偏弱的菌株TQ-1-1。以TQ-1-1为出发菌株,将其进行紫外线-亚硝酸复合诱变处理,从所得突变菌株中筛选弱毒株,并对弱毒株进行传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选育出了1株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的鸡伤寒沙门氏菌弱毒株CN505-120,其对小鼠的LD5o为1.85×109CFU,与出发菌株TQ-1-1相比,毒力减弱了将近14倍。对CN505-120弱毒菌株进行扩大培养,然后通过菌液浓度、耐热冻干保护剂与菌体感作时间、疫苗分装体积等的筛选,优化出最佳的疫苗配制条件,并制备出成品疫苗。通过对成品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最适免疫剂量、免疫效力、最长免疫保护期、贮藏与有效期等指标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研制的鸡伤寒沙门氏菌弱毒苗具有安全性强、免疫原性良好、易于贮存和运输的特点,可用于养鸡生产。
其他文献
为了对动物源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以及了解质粒介导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法和玻片凝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