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基本满足学生所需的音乐共性素养,但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还需引入第二课堂教学,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第二课堂作为传统课堂的教学延伸,以学校教材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却不囿于教材中涉入的知识点,在巩固与深化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个性发展上的需求以及创新实践活动上的需要。所以第二课堂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实践运用,从而能够更为深入的促进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及能力发展。小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使民族音乐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得到了大力推广。民族器乐作为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器乐中蕴含的民族气节也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所以学习民族器乐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实施美育教育的作用,更能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以及传承本民族精神的教育意义。本文研究以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作为研究主体,对海口市小学民族器乐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调查,且对开展程度不同的六所小学进行各方面剖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教学上的思考,旨在为海口市小学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器乐教学提供有效方略。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价值、国内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性思考;第二部分为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主要阐述了开展第二课堂的教育意义、基本特征以及民族器乐进入第二课堂带来的教学意义;第三部分为海口市小学第二课堂民族器乐教学的现状调查,对已开展第二课堂民族器乐教学的小学进行了大致概述,另外对教学开展程度不同的学校进行抽样问卷发放,以及对音乐教师进行访谈,来了解各自学校第二课堂民族器乐的教学开展现状。第四部分为海口市小学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器乐的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及数据统计,总结出民族器乐第二课堂对学生们产生的教学效益,并在发展现状中提出存在问题。第五部分为海口市小学“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器乐教学的解决方略,借鉴已开展民族器乐第二课堂小学的优势以及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力求扬长避短,对其他开展效果不佳的小学给予有效教学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