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椎体处于发育成熟阶段,软骨终板分为关节软骨层和生长软骨层。其中生长软骨层是椎体运动单元中最薄弱的结构,它在水平方向剪切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分离损伤。这种损伤在临床中现在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由于病患尚年轻,临床后期也越来越多地发现这类损伤了终板软骨的年轻患者在日后,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如椎体发育畸变,椎间盘退变,脊椎退化病等等。临床中是否需要在损伤早期积极给与干预治疗,现在尚没有定论。此试验目的在于通过人为制造一个青春期兔颈椎生长软骨分离损伤模型,在不加以任何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观察分离损伤本身能否修复,以及评估分离损伤对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的影响。试为临床处理这类颈椎损伤提供初步理论基础。一、研究目的此试验目的在于通过人为制造一个青春期兔颈椎生长软骨分离损伤模型,在不加以任何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观察分离损伤本身能否修复,以及评估分离损伤对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的影响。试为临床处理这类颈椎损伤提供初步理论基础。二、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健康2.5月龄2.0~2.5Kg重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提供)随机分为两组,造模组与对照组各16只。于实验基地饲养3天后用于实验。2、药品与器械:常规动物手术器械+眼科组织剪两把,眼科镊两把,小拉钩两把,骨钩;碘附,75%酒精,3%戊巴比妥钠,10%庆大霉素注射液,阿托品,生理盐水。3、方法:称重,按30mg/kg体重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1ml/只。固定兔子于兔手术台上,备皮,消毒,铺洞巾。造模组动物于第5、6颈椎上位生长软骨进行分离损伤,对照组仅进行切开皮肤筋膜处理。造模组与对照组动物均分别于术后即时、2周、4周和6周随机抽取四只,并处死取材。通过对对照组与造模组各时间点C4~5、C5~6椎间盘标本的HE染色切片观察,在组织形态学上评定生长软骨的愈合性,测定不同时间点关节软骨钙化层与非钙化层厚度,用Miyamoto法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全部实验动物处理颈椎椎间盘的高度。对关节软骨钙化层厚度和椎间盘高度测量平均值分别进行统计学检验。三、结果全部实验动物存活,动物模型制作均成功。组织形态学上,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生长软骨在术后6周达到缺陷愈合。在术后相应时间点上,造模组关节软骨钙化层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椎间盘退变严重,术后6周时髓核被纤维软骨样组织替代。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关节软骨钙化层厚度呈明显相关性(r=0.92)。造模组椎间盘高度随实验时间点后移明显下降,在相应时间点上造模组椎间盘高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四、结论青春期兔颈椎生长软骨分离损伤可缺陷修复,但破坏了软骨终板的结构,导致关节软骨钙化层厚度明显增厚和非钙化层厚度明显变薄,从而加速了椎间盘退变。关节软骨的钙化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和促进因素。这提示我们在损伤的早期需要给与积极的干预措施,当然仅凭这初期的实验研究还不能下结论,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加以探讨,在更多的方面作具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