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晓声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平民意识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对梁晓声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期观察,那么他的前期就是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时期的梁晓声执着地表现知青生活,最终成为了一代知青的代言人,其作品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深切关注,并得到评论界的中肯评价。90年代以来可以看作他创作的后期,梁晓声的小说创作逐渐把目光投向了平民阶层,更多的开始关注平民生活,在这一时期,他始终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书写着中国社会里千千万万平民的心声。他曾说道“我既为较广泛的人们写小说,既希望写出他们爱读的小说,就不能不睽注平民生活形态”,从梁晓声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来看,无不充分体现出他观察和评判事物所采取的“平民意识”,以及从这种“平民意识”中所流露出来的平民化的人文关怀。在当下喧嚣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中,梁晓声的这种写作姿态显得弥足珍贵,然而,相比较于梁晓声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文学所引起的热烈反响,90年代以来,他的小说创作却未能获得充分关注。尤其是对于他小说中的平民意识,评论界更是缺乏深入而有效的阐释与探究。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拟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创作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等所提供的参考资料,从平民意识产生的缘由、平民意识的具体呈现、平民意识的独特性等方面逐一加以探讨和思索。论文主要分为三章加以论述:第一章主要探讨梁晓声九十年代小说中平民意识形成的原因。本章将从梁晓声的生活经历、转型期的社会影响、文化氛围等内在和外在的角度来加以论述。第二章主要探讨梁晓声九十年代小说中平民意识的具体呈现。本章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梁晓声小说平民意识的具体表现:平民形象的塑造、平民情怀的寄托和平民化叙事风格的形成,以此来探讨梁晓声小说中的平民意识。第三章主要探讨梁晓声九十年代小说中平民意识的独特性。通过与同时期作家池莉、方方的对比,揭示出梁晓声平民意识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故事的悲剧性、叙事主体情感的介入、两极对峙的矛盾。
其他文献
凋亡缺陷(defective apoptosi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erythematosus lupus,SLE)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bcl-2家族是调控线粒体介导凋亡的主要因子,有研究表明bcl-2家族的某些成员异常与SLE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然而关于其具体特征和机制的实验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将就此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白蛋白是肝脏表达的血清蛋白,其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础在于白蛋白基因存在特异性调控序列如启动子、增强子,可与肝脏富含的转录因子如HNF1、C/EBP及eH-TF等特异性结合,刺激基
癫痫尤其是特发性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到现在尚不是很清楚,近年的研究发现部分特发性癫痫的发病与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钙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
现代海战中,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舰船遭受攻击后破损进水的概率明显增加。一旦进水事故发生,往往伴随着舰船的浮性、稳性变差,严重时甚至会因为完全丧失储备浮力或因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Ⅲ区,大量研究表明,TNF-α存在多态性位点,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
近年来斑秃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发现某些HLA—Ⅰ、Ⅱ、Ⅲ类基因区与斑秃关系密切,并发现了一些非HLA区域可能成为斑秃的候选基因区域。尤其HLA-DR4、DR5、DR6、DR7及DQ
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早老素-1基因、早老素-2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家族性Alzheimer病(FAD)的发生,散发性Alzheimer病(SAD)与许多遗传易感性基因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载脂蛋白E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