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对梁晓声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期观察,那么他的前期就是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时期的梁晓声执着地表现知青生活,最终成为了一代知青的代言人,其作品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深切关注,并得到评论界的中肯评价。90年代以来可以看作他创作的后期,梁晓声的小说创作逐渐把目光投向了平民阶层,更多的开始关注平民生活,在这一时期,他始终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书写着中国社会里千千万万平民的心声。他曾说道“我既为较广泛的人们写小说,既希望写出他们爱读的小说,就不能不睽注平民生活形态”,从梁晓声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来看,无不充分体现出他观察和评判事物所采取的“平民意识”,以及从这种“平民意识”中所流露出来的平民化的人文关怀。在当下喧嚣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中,梁晓声的这种写作姿态显得弥足珍贵,然而,相比较于梁晓声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文学所引起的热烈反响,90年代以来,他的小说创作却未能获得充分关注。尤其是对于他小说中的平民意识,评论界更是缺乏深入而有效的阐释与探究。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拟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创作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等所提供的参考资料,从平民意识产生的缘由、平民意识的具体呈现、平民意识的独特性等方面逐一加以探讨和思索。论文主要分为三章加以论述:第一章主要探讨梁晓声九十年代小说中平民意识形成的原因。本章将从梁晓声的生活经历、转型期的社会影响、文化氛围等内在和外在的角度来加以论述。第二章主要探讨梁晓声九十年代小说中平民意识的具体呈现。本章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梁晓声小说平民意识的具体表现:平民形象的塑造、平民情怀的寄托和平民化叙事风格的形成,以此来探讨梁晓声小说中的平民意识。第三章主要探讨梁晓声九十年代小说中平民意识的独特性。通过与同时期作家池莉、方方的对比,揭示出梁晓声平民意识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故事的悲剧性、叙事主体情感的介入、两极对峙的矛盾。